12月20日,日本央行宣布調整YCC政策區間上限(收益率曲線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日本10年期國債利率區間從±0.25%調整至±0.50%。政策宣布后,日債與美債收益率跳漲,日股大跌,日元兌美元匯率升值。
(資料圖片)
中金宏觀認為,本次調整不代表政策轉向,但向前看,不排除日本通脹上行倒逼日央行于2023年退出寬松。如是,則全球“便宜錢”的最后一個水龍頭將被擰緊,發達經濟體利率面臨上行壓力。民生宏觀指出,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開啟,意味著美債相對日債吸引力減弱。勢必引發新一輪的美元資產拋售浪潮,美債利率將被再度推高。
東吳宏觀分析,此前一直秉持要保持寬松的日本央行,在年末突然改弦易張,背后很有可能受到通脹加速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當前通脹尚不構成問題,但是疫情優化以及確診達峰之后,通脹環比加速也是大概率事件,屆時政策會如何應對?日本央行的超預期舉動可能算是敲響了警鐘。
中金宏觀:日本央行退出寬松風險上升
中金公司表示,日央行調整政策的直接目的在于“改善市場功能,平滑收益率曲線,保持寬松的金融條件”。更深層次看,通脹上升給日本央行帶來壓力,如若吸取歐美“前車之鑒”,日本通脹問題或也不應小視。雖然本次調整不代表政策轉向,但向前看,不排除日本通脹上行倒逼日央行于2023年退出寬松。如是,則全球“便宜錢”的最后一個水龍頭將被擰緊,發達經濟體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民生宏觀:全球流動性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下
民生宏觀表示,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開啟,意味著美債相對日債吸引力減弱。“日元-美元”套息交易空間,受制于利差收窄,或將進一步被壓縮甚至逆轉。這勢必引發新一輪的美元資產拋售浪潮,美債利率將被再度推高。
若日本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或標志著疫情之前十年的全球美元循環范式的改變,引發一場規模浩大的全球金融資產再平衡。其背后本質上的邏輯是全球宏觀環境從“低通脹-低利率-低波動”切換至“高通脹-高利率-高波動”。
過去存在大量建立在“低利率-低波動”環境之上的宏觀策略/行為,以日本、歐元區等負利率經濟體內的投資者,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尋找高收益資產最為典型。其一,當前在“高利率-高波動”的宏觀環境下,各國政策利率抬升,使得全球投資者在各國的資產配置開始出現調整的跡象,這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定價。
其二,金融市場高波動或將成為常態,當前不僅是日本,美國、歐元區等債券市場同樣面臨市場流動性惡化的局面,且蔓延至外匯、商品市場。在資產價格高波動的情況下,容易觸發類似于“英國養老金擾動英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危機。
東吳宏觀:明年國內可能要警惕疫情優化后的通脹超預期沖擊
東吳宏觀認為,從政策上看日本央行意外“加息”確認了海外貨幣政策迎來了緊縮放緩的拐點;但是短期市場層面,年末全球流動性將面臨大考,對流動性敏感的資產將面臨階段性沖擊,對中國而言港股可能首當其沖。
由于商品價格大漲、匯率大幅貶值等因素,日本國內通脹大漲,10月已經升至3.7%,上一次出現如此高的通脹還要回到1991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疫情在3月逐步放開,8月確診達峰后,CPI環比開始明顯加速,10月季調環比增長0.6%,創下2014年4月以來新高。東吳宏觀分析,此前一直秉持要保持寬松的日本央行,在年末突然改弦易張,背后很有可能受到通脹加速的影響。
東吳宏觀認為,對于中國來說,當前通脹尚不構成問題,但是疫情優化以及確診達峰之后,通脹環比加速也是大概率事件,屆時政策會如何應對?日本央行的超預期舉動可能算是敲響了警鐘。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