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8條賦能看超燃黃金周7 農家樂有多火?翻臺都停不下來 老板娘忙得下午3點吃午飯,全家上陣客串服務員
“紅燒肉是我們家招牌,可以嘗嘗。”“最近固城湖螃蟹都上市了,早上剛從蟹塘拿上來的。”“不好意思,客房今天全滿了。”南京高淳椏溪街道藍溪村的“春牛農家樂”里,老板娘陳孜忙得腳不沾地。國慶小長假期間,陳孜的農家樂飯館和民宿人氣十足,忙得不亦樂乎。
客房提前半個月就滿了
藍溪村大山自然村位于“椏溪國際慢城”風景區內,山清水秀、丘陵綿延。“國際慢城”帶來了游客,也帶火了當地的農家樂。2010年9月,“藍溪媳婦”陳孜辭掉了常州的設計師工作回村創業,從最初的“春牛農家樂”到如今的“南京慢淳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夫妻倆不斷探索鄉村旅游模式,把日子經營得紅紅火火。
“椏溪紅燒肉”“婆婆家的玉米棒”“阿姨家的老麻鴨”“一只有身份的固城湖螃蟹” ……打開農家樂菜單,本土特色菜令人垂涎三尺。陳孜還根據二十四節氣飲食理念,配置了不同時節的蔬菜,比如春季有早園筍、馬蘭頭、香椿、韭菜、水芹等;夏季有茭白、凌木根、馬齒莧等;秋季吃菱角、蓮藕、青菜;冬季則有蘿卜、白菜、大青菜、蘆蒿等。精致的配菜讓“春牛農家樂”在節假日期間不停翻臺,一次最多能容納150多人。
除了農家樂,陳孜家還有7間客房。“今年國慶期間迎來了一波小高峰,接單量和2019年相比也增加了10%。越來越多人來到慢城享受慢生活,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很多家庭周末、小長假的出行選擇。”陳孜告訴記者,早在9月下旬,10月1日至4日的客房就被提前預訂滿了,“節假日,游客以南京市區、常州、無錫等周邊城市為主,平時還會接待一些外省來學習的群體。”
探索“美麗經濟”更多可能
走進春牛農家樂,中式風格的裝飾古色古香,“這里的每個地方都是我們一點一點建起來。”學設計出身的陳孜在農家樂和民宿的裝修中,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一開始只能接待6桌,然后攢了點錢就擴大接待規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學習,提高服務品質。”
每天天不亮,陳孜就和家人出門采購食材。“10點前要完成擇菜、洗菜,10點后開始燒些硬菜,比如焯好雞、麻鴨、排骨等。11點左右,提前預訂的游客和散客都會陸陸續續前來。”陳孜告訴記者,最近每天都要忙到下午3點才能吃上午飯。匆忙吃完午飯后,又要開始忙晚餐,“累是累些,但忙得高興!”
雖然忙碌,但是忙中有序。假期期間,會做飯的婆婆掌管廚房,丈夫芮云龍負責接待客人,公公打掃衛生,陳孜則統籌協調,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為了忙好鄉村旅游這份事業,陳孜一家子分工明確。“平時我有自己的工作,周末、節假日就過來幫忙,打打下手。”芮云龍說。
“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趕上了好時候,但如何做精致、做長遠才是我們不斷要去探索的。”陳孜除了琢磨新菜品,她還會為游客提供吃、住、游等多方面的“私人定制”服務,例如設計當地游玩線路、準備特色“伴手禮”。
除了經營好自家的農家樂,陳孜還為村里其他農家樂、民宿等牽線、搭平臺。“南京慢淳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成立后,主要挖掘周邊餐飲和民宿資源,引導社員資源共享,提升鄉村的運營能力,深度挖掘合作社社員的餐廳美食特色、經轉介紹民宿資源,通過定制型旅游對照市場需求,形成了吃、住、游、購的一站式服務。”陳孜介紹。
10月5日上午,一群小朋友在合作社的組織下來到大山村,一起動手做當地美食米糕,“我們家對面就是糕團店,合作社就是起引流作用,游客來了后可以體驗到多元化的鄉村游。”陳孜告訴記者,隨著消費市場的復蘇,自己和家人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希望能為更多群體在美麗鄉村游中提供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