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賦能行業ESG建設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社會背景下,消費及零售行業對ESG的重視程度迅速提升。
商業走進社區是近幾年的大趨勢,不僅是社區餐飲,還包括社區零售、社區服務等。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綠色便民服務,多地社區形成了以“綠色生態建設”為核心的社區文化。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方通過推出美麗鄉村、休閑生活、在家吃飯等消費場景,有意識地培養消費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綠色消費行為習慣,通過需求端的有力拉動,帶動了消費市場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轉型。
當前,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策。“雙碳”目標下,各行各業開始在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探索綠色低碳新方法、新模式,品牌建設凸顯綠色導向。
“以需定產”新供給方式
“互聯網+”時代,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徹底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對于企業來說,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大促進了生產、銷售等各方面信息的傳遞和共享,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銷售效率,促進企業的智能化、現代化發展,更為“以需定產”的創新環保新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
例如,社區餐飲新零售品牌鍋圈食匯,基于對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創造了以消費者洞察進行“以需定產”的新供給方式。這種新供給方式包括了優化庫存調整、減少流通環節的損耗。憑借在研發端和數字端的長線布局,從新品最初的用戶洞察到最終的成品生產僅需35-40天,大大提高了產品迭代速度,使得從用戶需求到終端產品的轉化效率得以提升。此外,鍋圈食匯采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探索消費者需求,從而合理安排生產和物流配送,減少庫存積壓和運輸損耗。同時,鍋圈食匯還采用智能補貨系統,實現庫存實時數據清晰可示,計算出門店的最佳補貨方案,有效降低損耗率,提高商品周轉率,降低綜合庫存成本。
打造“低碳環保”友好型商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發布的《2023ESG白皮書》中指出,產品價格、產品性能及使用體驗、產品描述和宣傳方式等因素會影響消費者將低碳認知落實到低碳消費行為。同時,也有很多因素能夠對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行為產生積極作用,比如企業提供清晰、可靠、量化的低碳產品信息;傳達簡約、品質、健康的生活方式;量化消費環節的減碳貢獻,賦予消費者使命感;重視資源循環、構建更透明可行的回收體系等,可以提升消費者的行動力。
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的態度和行為,不僅只依賴于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覺悟或認知,更需要生產者、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讓消費者真正從可持續消費中獲益,形成內在的可持續消費動力。這便需要企業積極打造“低碳環保”的友好型商品,并在消費端廣泛推廣,主動為消費者提高綠色環保意識。
據悉,鍋圈食匯始終堅持綠色環保理念,通過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來實現綠色低碳服務。在商品生產、運輸、流通等環節,將ESG戰略與產品深度融合。例如,鍋圈食匯積極推廣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和可重復使用的無紡布購物袋來取代傳統塑料袋的方案,以減少“白色污染”,降低塑料制品對環境的負擔。這種環保理念的貫徹實施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的認識,引導公眾形成綠色消費意識。另外,企業所提供的竹炭不僅使燒烤成為更加健康、安心的用餐選擇,同時還具有環保降排的優勢。其采用的全竹粉具備高熱值和耐燒特性,使引火過程簡便快捷。
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IKEA一直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家居生活解決方案,并投資建設以循環為重點的可持續的價值鏈。IKEA通過使用具有環保性的材料,如FSC認證的實木和再生紙板,降低產品包裝的餐具去均值污染及固廢量。此外,公司還致力于提供可再生能源方案,以減少其能源使用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秉承ESG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環保品牌
當前,實現“雙碳”戰略已成為各行業的共同探索,ESG發展理念亦成為品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對于消費及零售行業的公司而言,通過自身節能減排探索、產業鏈全面減碳以及推動綠色消費的方式助力碳中和、保障能源安全,成為一道必選題。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品牌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以需定產”新供給方式成為實現品牌綠色建設路徑之一。此外,推動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消費者等方方面面。企業作為生產者,承擔著價值源頭的產品創新和供給,應主動為消費者輸出“低碳環保”友好型商品,積極培養消費者綠色環保意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