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毛發醫療行業龍頭企業雍禾醫療宣布進行品牌煥新與戰略升級,美學、個性化成為行業高頻詞。
這并不是一場針對消費者的大型營銷,而是由消費者自己掀起并推動的滔天浪潮。作為與消費緊密相關的消費醫療行業,毛發醫療在數字化浪潮中迎來“人、貨、場”三要素全維度升級。
人:造潮者洶涌
21歲,經歷大學畢業季的陳先生還在修改畢業論文,圖書館—寢室兩點一線,經常熬夜通宵的日子讓陳先生烏黑濃密的頭發遭受考驗:“手插到頭發里一捋,指縫里全是脫的頭發。”
28歲,剛完成了幾個大項目的李先生對著鏡子看著節節敗退的發際線,苦笑著自言自語:“有一得必有一失。”
30歲,半夜三點,謝女士抱著剛滿月的娃處在半夢半醒中,剛想把孩子放下,孩子哇一聲哭出來,謝女士趕緊把孩子抱緊,同時狠狠跺了旁邊深度睡眠的老公幾腳:“說生完孩子就輕松了,生完一個月,頭發都快掉完了。”
35歲,月入3萬,在上海有車有房卻未婚的齊先生收到了介紹人發來的微信:“對方說就算了吧,她覺得你頭發有點少,顯得比較老,感覺不太好。”
以上哪個時間點是切入毛發醫療的最好時機?由于毛發問題與毛發疾病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再加上每個代際的消費者對于毛發問題的態度都不一樣,讓毛發醫療頗有些“夾縫中生存”的意思。
80后這一代人之前的消費者往往在毛發問題影響到生活或者是成為嚴重的毛發疾病之后才選擇找專業機構就診。這樣的態度讓毛發醫療行業在面對這些消費者的時候顯得很重,“種植3000—4000個毛囊是常事,手術三四個小時算是輕松了。”一位毛發醫生表示。
而更年輕的消費者的進入讓毛發醫療行業有了變“輕”的機會與必要。
2023年年初,南方周末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了《2022都市人群毛發健康消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52%的00后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發際線,49%的受訪者在25歲以前就開始關注自己的頭皮健康問題,其中20歲以前就出現了此類憂慮意識的受訪者占比達14%。
《白皮書》調查還顯示,以00后和9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在應對毛發問題時,更看重醫生、品牌與綜合診療及服務能力。
“過去可能說脫發到一定的程度才去考慮植發,現在年輕消費者前置化到剛開始脫落他就開始去治療了,通過一些藥物、理療開始前置化治療。”雍禾醫療董事長、執行董事及CEO張玉見證了消費者年輕化趨勢的到來。
年輕消費者的到來本身給毛發醫療行業帶來了眾多變化。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雍禾醫療宣布旗下植發機構調價,調價后,消費者在“雍禾植發”及“發之初”院部只需要確定自己需要剃發植發還是不剃發植發,并在醫生診斷后確定自己需要植入的毛囊單位數量在2500單位以上還是2500單位以下,就可以確認自己的植發一口價,不需要再經歷繁瑣細致到個位數的計算價格步驟。如果植入毛囊單位數量在1000個以下,更是只需要醫生的開臺費就可以進行手術。
顯然,雍禾醫療的此次調價針對的是植發前置化的年輕消費者,在此次調價中,雍禾醫療還將美學設計部分從原有業務中獨立出來,作為單獨的業務模塊,而對美的關注,也被認為是年輕消費者的重要特征。
年輕消費者帶來的,不僅僅是植發業務的前置、美學設計的重要性加強,這一代年輕消費者身上全新的社交規律與互聯網屬性讓毛發行業不得不互聯網化,或者說是新零售化。
依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90后人口大約1.75億,00后人口大約1.46億,2020年之后,這一群體組成的超3億人的新興消費市場正在崛起。
他們是天生的線上居民。2020年11月,中國移動互聯網Z世代活躍設備數近3.25億。
他們愛抱團。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戴俊騁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95后的新一代,最典型特征就是追求滿足感和體驗感,以興趣為主導,通過圈層社交從原來個體性的消費轉為抱團的聯絡性、網絡性的消費模式。
他們愛嘗試。根據阿里研究院的報告,在購買新銳國貨品牌的消費者中,超過半數是“95后”,且消費粘性相對較高。
他們愛分享。Z世代的消費者更偏愛扮演網絡傳播者、推銷者、影響者的角色,更容易被種草和主動種草。
現在,面對消費者的變化,毛發醫療企業要如何應對?
貨與場:體驗 消費 全場景
2023年初由社科院國情調查局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都市人群毛發健康消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有一組非常有趣的數字:
72%的女性和73%的00后人群從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軟件中獲得關于毛發問題的相關信息。同時《白皮書》也指出,過去兩年,去過毛發醫療服務機構的受訪者更依賴從線下渠道獲取相關信息(98%),其中74%的信息來源于大型連鎖專業機構。
拜訪專業機構后,消費者的原有信息獲取渠道立刻被取代,這說明了什么?《白皮書》說線下門店仍是說服有治療意愿的消費者的最重要渠道。而一大批毛發行業的權威醫生一直在或委婉、或直接的指出:社交媒體中的毛發科普并不能令人滿意。
這也意味著,社交媒體中的毛發醫療機構與線下的毛發醫療機構是完全脫節的。想讓消費者了解真實的毛發醫療機構,不如讓愛嘗試、愛分享的年輕消費者體驗下毛發醫療機構到底是怎么樣的。
但讓年輕消費者體驗什么呢?植發嗎?即便是雍禾醫療調價之后,植發1000單位以下,僅需開臺費也要8600元,顯然這不是一個容易體驗的項目。但是如果將目光從植發拉長到毛發醫療這個更大的行業概念中,年輕消費者可以介入體驗的內容就多得多了。
雍禾醫療針對毛發問題,總結了六種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物理激光、皮下治療、醫療養護、植發、假發等,在這六種方法下,雍禾醫療有91個治療項目,來針對性治療毛發存在的諸多問題。
91個治療項目比單一植發帶來的體驗機會要多得多,那么怎么找到合適的場景把更多體驗的機會推出去?雍禾醫療選擇努力切入消費者與毛發相關的每一個場景。
雖然毛發醫生一直強調毛發問題要早發現、早治療,但毛發問題一直被視為比“疥蘚之患”更不足掛齒的問題而被輕視。今年3月雍禾醫療上線了毛發互聯網醫院“雍禾毛發健康”,將以患者為中心,提供線上咨詢、一鍵***、術后復診、電子病歷、電子處方及云端藥房等在內的全生命周期毛發醫療健康服務。
雍禾醫療互聯網醫院的上線讓數百位專業毛發醫生提供在線問診服務,將問診這一以往只能在線下進行的醫療環節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當與毛發相關的任何小問題發生,消費者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毛發醫生,讓專業醫生隨時解答毛發問題。
同時,雍禾醫療為了打破線下診療的單一場景,順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讓他們有更多切入口體驗毛發醫療行業,嘗試以直播的形式讓醫生與消費者對接,并在直播中銷售毛發養護項目或毛發養護產品、藥品,推動年輕消費者線上購買,線下體驗,增強消費者對毛發醫療的認知。
這樣的圍繞著消費者的“貨”與“場”的變革在雍禾醫療今年的戰略升級中已經出現。
雍禾醫療希望打破原有的植發小周期,建立起與消費者聯系更緊密的毛發養固大周期,從門店經營走向用戶經營,從單點經營走向全周期、全鏈路、全手段的系統經營,從點狀服務走向致力于與各類用戶建立便捷的持續價值互動的大小周期服務,從獨立發展走向重構行業生態,從離散鏈路走向以數字化科技平臺貫穿始終的“新診所-新服務-新零售”,以用戶的全周期體驗為藍圖,實現“在所+在家”,“線上+線下”、“產品+服務”的深度融合六維鏈路閉環。
簡而言之,雍禾醫療要做消費者毛發領域每一個場景的“陪伴者”,不再是需求出現才被想起來的“專業人士”。
今年4月16號雍禾醫療跟東方衛視合作了《極限挑戰》,“本質是希望通過大眾傳播節目,讓用戶覺得這個品牌就在你身邊,希望跟用戶建立一個更加廣闊的聯系。”雍禾醫療CGO任劍說。
隨著消費者人群的變化,消費行業中經典三要素之一的“人”的要素已經徹底改變,“人、貨、場”三要素全維度的升級帶給毛發醫療的將是劃時代的變革,無論這場變革背后是互聯網+對毛發醫療這一行業的新沖擊,還是新零售對于毛發醫療的升級拉動,毛發醫療行業都會迅速在消費者的推動中、數字化的改造中變成一副全新模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