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百萬億計的細菌聚集在人體內,其中超過90%的微生物生活在腸道里,被稱為“腸道菌群”,它們與眾多疾病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
腸道菌群如同一個“金礦”,有一位來自光谷的挖礦人,不僅成功通過腸道微生物進行一些疾病監測,并能利用人工智能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利用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和菌藥等,針對靶向菌群進行調節。
美益添生物醫藥(武漢)有限公司創始人沈鶴霄,攜“精準腸道菌群移植”從3551青桐賽段(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專場),一路晉級中國光谷3551國際創業大賽全球總決賽(巔峰賽段),并獲“3551光谷人才計劃(創業人才)”認定資格。
“百病源于腸”。肺癌、抑郁癥、高血壓、肥胖癥……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疾病,可能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甚至,“腸病”連著“心病”。
沈鶴霄舉了個例子,曾有幼童患上自閉癥合并消化系統障礙,腸菌檢測結果顯示,孩子腸道菌群處于紊亂狀態,中性菌紊亂和有害菌增加嚴重,且有四種極度異常的菌,高于參考范圍5倍以上。
在經過1周的腸菌移植治療后,小患者無論從行為、情緒、交流和睡眠都顯著改善,孩子家長贊“孩子脫胎換骨”。
腸菌移植——
是將經極其嚴格篩選的健康人腸道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是顛覆性、綠色創新的療法。
目前菌群移植已經寫入了多種疾病的診療共識和指南,包括艱難梭菌感染、炎癥性腸病、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據悉,中國抗癌協會更是把菌群移植寫入了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CACA),全球數十萬例臨床案例證實菌群移植在高達85種疾病的8大治療領域(感染、腸道疾病、菌群-腸-肝軸、菌群-腸-腦軸、代謝性疾病、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和其他類疾病)中顯示出治療價值,通過精準的腸道菌群移植,一個個疑難雜癥被千“菌”萬馬攻破。
沈鶴霄介紹,每個人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基因組大小是人體的一百倍,別看個頭小但種類多,腸道微生物在人體中多達上千種。
其團隊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專家團隊經過歷時四年的研究,并與數十家大三甲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微生態診療中心,按照我國民族、身份、年齡等因素分析優勢菌門、菌屬等水平,利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BT(生物技術),首次自主搭建了中國人腸道菌群-慢病數據庫。
經檢測,通過國內領先的AI算法及數據庫,對疾病預測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在80%以上,將疾病預測的時間提前3年左右,這為菌群移植領域的精準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簡言之,通過探究人體“菌”事秘密,能確切知道缺啥補啥。
據了解,美益添生物醫藥(武漢)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批,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在菌群移植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已是創業“老兵”沈鶴霄的N度創業。
沈鶴霄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免疫學和分子病毒學碩士、湖北大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蛋白結構方向博士,他介紹,光谷是創業黃金地,經推薦,他從“零基礎”參評,在35歲時就已被湖北省人社廳評定為正高級工程師,成為生物醫藥領域較年輕的“正高”。
“一路上光谷各種扶持,我參與創辦的生之源成為為數不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及諾獎得主工作站三站合一的生物醫藥賽道企業,經區里推薦,這家企業不僅成為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如今已成為上市金種子”,沈鶴霄說,在光谷,“歸零創業”、“跨界創新”已成為創業人才的常態,比如他創立的美益添,另起一行再度出發,用AI“混搭”精準醫療,并與生之源等企業形成創新矩陣。
沈鶴霄
他介紹,目前“精準腸道菌群移植”團隊憑借微生態制劑制備技術,形成包括耗材、制劑在內的成熟的工程化產品。
今年,建在光谷的2000平米的制備工廠已投用,可大規模制備定制化生產菌液膠囊及相關微生態制劑,已與20多家醫院共同積累上千例菌群移植案例,經過數據庫精準評估和匹配,其有效率高達90%,遠超目前行業報道的60%-70%的綜合有效率,給眾多腸內和腸外的疑難疾病患者帶來了顛覆性的新策略。
沈鶴霄提出,未來5-10年,他們團隊計劃進一步擴大中國人群腸道菌群數據量達百萬級別,并進一步提升腸道菌群檢測、評估和配型的精準度,同時篩選到精準用于各種復發難治性疾病的菌藥靶點,打造行業獨角獸。
腸道菌群作為多種疾病密切相關的源頭,這個巨大的寶庫有望被挖掘出重磅菌藥,給眾多復雜難治性疾病如精神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診療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