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平安銀行的口碑逐步上升,平安信用卡已經被很多消費者所熟悉和使用,但是,如果消費者因為某些原因資金緊張導致平安信用卡逾期,而收到平安信用卡催款時,不少人還是缺乏正確的應對經驗,反而選擇去相信網上一些非法“代理中介”。
這些非法“代理中介”通過在網絡上發布“專業反催收”、“代理免除債務”等信息,誘使有被平安信用卡催款的消費者委托其代理維 權,而他們的所謂維 權方式卻是通過各種違法違規手段恐嚇、要 挾金融機構進行非法獲利,這種不法行為已然形成黑色產業鏈,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經營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民生和經濟穩定。
平安信用卡持卡客戶黃某多次致電客服,以家庭困難、沒有工作等理由強烈要求我行減免其賬單中的息費,并說要向監管機構投訴。后續,我行工作人員在核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客戶黃某提供的材料有多處疑點,當我方要求提供有關資料時,對方卻采用消極的態度,于是我行向當地警方報案。
經過警方的調查:確認黃某為使用偽造材料,確認嫌疑人“代理中介”負責人陳某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違法行為成立。最終,警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決定給予陳某行政拘留五日并處罰五百元的行政處罰。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來,當面對平安信用卡催款時去相信這些非法“代理中介”,會有如下的危害:
(1)個人重要信息泄露,被非法利用。就如上面案例中黃先生一樣,聽信騙子的話,將個人相關報告、手機卡均寄送給了對方,但這些信息卻面臨著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非法使用的風險。
(2)征信、經濟方面損失難以追回。不法分子打著“ 咨詢費 ”、定金等名義,獲取了不小的費用后可能直接拉黑消費者,這些經濟損失很難追回;案例中的黃先生聽取騙子所提供的“妙招”,逾期不僅沒有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3)偽造材料,涉嫌違法犯罪。在一些不法組織的教唆蠱惑下,部分消費者參與編造事實、提供虛 假材料,從而進行惡意投訴,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涉嫌違法犯罪。案例中的“代理中介”負責人陳某的下場我們也看到了,違法違規的行為我們堅決不能涉及。
為了讓自己免于被平安信用卡催款,平安在此建議您: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在面對信用卡催收時不要輕信網絡上的非法信息,一切非法行為終究會被繩之以法的!我們要采取正確的方式依法理性地維護自身權益。如果我們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資金緊張時,平安建議您可以采用最低還款的方式,直接減輕短時間內的還款壓力,個人信用不受影響,后續還款時間和金額也更靈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