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義烏一家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裝配一批出口哈薩克斯坦的拖拉機。“這次采購的買家是我們的老朋友了,拖拉機在哈薩克斯坦的市場需求很大,買家已經復購多次,對我們的產品質量非常滿意。”外貿經理Eric說。
長期以來,中國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作為中亞五國之一,哈薩克斯坦耕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6倍,但農機產業較弱,難以滿足農民對農機更新換代的需求,拖拉機等大型農用機械只能依靠進口,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制造。中國制造網(下稱MIC國際站)數據顯示,中亞五國買家關注度最高的熱門行業前五名分別是制造加工機械、交通運輸、工業設備及組件、服飾飾件、醫藥衛生,2023年第一季度,中亞五國訪問量同比增長79.3%,商機量同比增長70.9%。
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中亞五國有“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班列的雙重加持,市場潛力巨大,但要快速開拓小語種市場并不簡單。Eric表示,語言溝通是第一大障礙,一般企業不可能因此專門招聘小語種的翻譯。這次哈薩克斯坦的大買家來自MIC國際站的俄語站,買家瀏覽農用機械專題頁面關注到我們的產品并發來詢盤,MIC國際站有詢盤一鍵翻譯的功能,讓我們可以快速回應買家需求,極大地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MIC國際站多語站點運營總監Joven表示,MIC國際站會結合平臺買家畫像以及不同國家的市場風向、當地政府的政策等,定期制定不同的運營活動,讓海外買家能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以MIC國際站俄語站的農用機械專題為例,除了考慮到哈薩克斯坦自身農機產業的短板之外,還結合當地小麥收獲季節,提前布局,在合適的時間點向買家推薦最合適的產品,最終促成了中國供應商和哈薩克斯坦買家的共贏。
目前,MIC國際站一共設有15個小語種站點,包含了印地語、泰語、土耳其語、越南語和印度尼西亞語、俄語、阿拉伯語等小語種,覆蓋了中亞五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向全球超5萬億美元的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潛力。近期,MIC國際站還推出了AI外貿助手“麥可”,可以對多語種進行實時翻譯,還能進行買家背調,快速了解海外買家畫像和背景實力,讓外貿企業開發多語市場如虎添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