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杉杉股份(600884.SH)繼續在負極材料和偏光片領域深耕,同時剝離掉更多的非核心資產,為鞏固雙主業領先優勢打下更深厚的基礎。
從公告上看,杉杉股份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17.02億元;歸母凈利潤26.91億元;扣非凈利潤23.29億元,同比增長23.53%。若去除掉其中上市公司本身資源整合所帶來的業績擾動外,杉杉股份的核心雙輪業務增長十分迅猛。
杉杉股份董事長鄭駒表示,公司以“打造受人尊敬的全球化高科技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愿景,專注于鋰電池負極材料和偏光片兩大核心業務的發展,以持續技術創新為引擎,不斷提升制造運營能力、深化降本增效路徑,穩步提升全球市占率,夯實公司產業龍頭地位。
負極材料業務實現大幅增長
年報顯示,杉杉股份2022年負極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58億元,同比增長94.63%;實現凈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53.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3億元,同比增長54.95%。
杉杉股份2022年負極材料業務實現大幅增長,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蓬勃發展態勢下,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則得益于負極材料產能順利釋放,以及持續深化客戶合作關系。
在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需求的帶動下,鋰電池材料需求強勁增長。
研究機構EVTank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同比增長70.3%達到957.7GWH。以出貨量計算,杉杉股份2022年負極材料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00%,已經突破20萬噸。其中,杉杉股份的人造石墨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一。
同時,全球客戶對杉杉股份的認可亦在加強。海外業務迎來突破,2022年海外銷售量同比增長超過50%,漲幅高于海外需求增速。
據了解,杉杉持續深化與客戶的合作關系,與客戶建立了聯合開發、互促互進的良好合作體系,同時與華為、蘋果、寶馬等終端客戶長期保持技術交流和共同開發,保證了公司負極材料業務發展的可持續競爭力。
此外,在過去一年中,杉杉股份快充類產品實現快速放量,2021年底快充產品出貨占比為45%,而去年出貨量占比已提高至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杉杉股份的液相包覆技術持續迭代升級,采用新一代液相包覆技術的快充產品已獨家供應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目前,杉杉股份突破硅基負極材料前驅體批量化合成核心技術,已完成第二代硅氧產品的量產,正在進行第三代、四代硅氧產品在開發、認證中;新一代高容量高首效的硅碳產品基礎款開發完成。
隨著新能源產業逐步進入成熟化發展的新階段,產業鏈下游的降本訴求逐漸向上游傳導,負極材料行業供需關系迎來變化。
目前,國內負極材料市場形成了所謂“三大四小”的格局,杉杉股份目前在產能與利潤率方面均有提升空間。降本增效也成為相關企業的發展勝負手。杉杉股份正通過全力推進一體化產線的戰略布局,滿足客戶持續增長需求并進一步降本增效。
偏光片發力
年報顯示,杉杉股份2022年偏光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3.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94億元。
矢野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杉杉股份偏光片全球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25%大幅增長至2022年的29%,持續保持全球第一,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杉杉股份的偏光片業務,目前供應的產品以中大型LCD偏光片為主,中小型產品如高端IT、手機產品以及OLED偏光片產品銷售占比相對較低,后者也將成為公司偏光片業務接下來的發力方向。
這也是目前行業大勢所趨。目前,顯示產品正在逐漸向大尺寸化發展,偏光片的大尺寸市場需求增速尤為明顯。Omdia預計,2022-2026年,全球65英寸及以上偏光片需求面積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左右。
“偏光片生產線的寬幅對生產能力有較大影響,超寬幅(指寬幅在2米以上)生產線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而目前,杉杉的偏光鏡業務主要由旗下子公司杉金光電來承載。后者是由杉杉股份并購成立的全球最大偏光片供應商,其超寬幅生產線全球最多,并擁有全球唯一的2600mm最大寬幅生產線,最高可以實現115英寸以上偏光片的量產。
全球市場上,杉金光電在65寸以上大尺寸領域市占有率超40%,在85寸以上超大尺寸領域占據80%以上市場份額,部分產品實現獨家供貨。
信達證券指出,杉杉股份是全球少數可以實現供應超大尺寸偏光片的生產商之一,在98寸及以上的偏光片市場具有明顯優勢。
據了解,當前,杉金光電仍在持續擴充生產線。杉金廣州其中1條新增產線已實現量產并處于產能爬坡階段,另1條新增產線已實現試生產并處于產線認證階段;張家港產線已完成廠房建設,其中1條新增產線已實現試生產;四川綿陽產線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建設中。
杉杉股份表示,未來,公司將憑借12條全球領先的產線,超過3億㎡/年的產能規模,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