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郭斌,一九五六年生于陜西西安,中國當代哲學家、國學大儒、文學家、詩人書畫藝術巨匠,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榮寶齋畫院教授,和張仃并稱為“東張西郭”的焦墨山水畫領軍人物,海外學院派代表畫家。2011年,獨創中國畫“焦墨刮鐵皴”技法,引起海內外畫壇反響,郭氏焦墨創始人、陜西湖社畫會副會長。
他與焦墨大師張仃齊名,并稱“東張西郭”,獨創郭氏焦墨山水享譽全球,書畫界公認為的“中國當代焦墨山水領軍人物”,是繼近現代黃賓虹、張仃以來,第三座焦墨國畫藝術的高峰。
其焦墨藝術地位得到中國高等藝術學府清華美院的認可
2011年郭斌回國探望年邁母親,并在藝術上迎來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閑暇創作時,他把毛筆蘸墨后揉散得像刺猬一般,在宣紙上亂戳鞭抽,隨后一種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的獨特的皴法躍然紙上。郭斌精研筆法畫理,最終獨創“刮鐵皴”,看似隨意實則填補了中國畫皴法革新的空白。次年,他的焦墨山水畫《石韻圖》即被收入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國規劃教材/中國重點美術學院系列教材《山水畫教程》。
郭斌老師創新性提出焦墨畫“五墨二十四筆法”,開創了焦墨新筆法與中國畫新境界,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填補了中國畫皴法革新的空白,五墨即濃、焦、枯、澀、竭;二十四法即戳、截、頂、拽、裹、寫、拖、拉、擠、抽、糙、刮、錘、掃、鞭、縱、折、馳、徐、挑、破、立、生、發。郭斌的焦墨山水因“刮鐵皴”的建立而盡顯筆法縱逸。
1987年郭斌作品《小放牛》榮獲《日本第七回國際水墨畫邀請展》大獎,日報《朝日新聞》季刊評論說:“優秀的繪畫技法和出色的表現手法,預示著郭斌將擔起中國畫崛起之重任。
1988年,郭斌為了進一步地求教于社會,便遠赴北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陜西青年畫家-郭斌畫展》,李可染、吳作人、周思聰、張步、楊力舟、孫克、溫英、吳休等名家撰文予以高度評價,《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發表作品及專題、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一時京城洛陽紙貴,被譽為“西北才子”的郭斌在全國一舉成名。
2016年10月6日,在華盛頓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一位來自東方的中國畫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就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焦墨刮鐵皴”畫派創始人郭斌。郭斌是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中國G20國際峰會秘書處邀請,到IMF總部舉辦名為“大匠風范——郭斌中國畫國際巡回展之IMF展”的,他是應邀在G20國際峰會期間舉辦國際巡回畫展的唯一一位中國畫家。
市場行情
焦墨,是筆法精純極致的表達,歷代畫家視為畫道上的險絕。黃賓虹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需筆力健舉,含深秀為宜”。然而,焦墨畫作的百萬競價卻讓藏家們望而生畏,3.4億的焦墨山水畫作,誰買得起?如今,藏家們更多地將眼光聚焦在和張仃并稱為“東張西郭”的焦墨山水畫領軍人物郭斌身上,當代焦墨藝術典范,既傳承傳統焦墨血脈,又具有獨一無二的焦墨“刮鐵皴”技法。
2011年“刮鐵皴”焦墨作品一經問世,便引起中國畫壇轟動,作品價值更是連年攀升,2012年在保利上拍單幅作品9萬元起,截止到2018年單幅作品就已過百萬,作品6年時間躥升18倍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據多家拍賣公司權威數據統計,郭斌老師的“刮鐵皴”焦墨作品開創了焦墨新筆法與中國畫新境界,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填補了中國畫皴法革新的空白,超高的增值速度證明收藏家們對他作品的喜愛與追捧,這充分說明焦墨山水這一審美的再度亮相,完全是符合時代,為時代所重的有力明證。
作為郭氏焦墨創始人,郭斌老師的焦墨作品目前在市面上流通數量極其稀少,究其原因“刮鐵皴”技法創作難度極大,可謂“一幅畫作融盡畢生技藝”,作品寥若晨星,市面大部分作品藏于各路名家之手,鮮有上拍,少部分畫作流入各大拍賣行作為壓軸作品拍賣。
“焦墨刮鐵皴”是中國傳統山水畫走向現代的一次變革,一次突破。郭斌深諳東方焦墨精神的本體屬性和語言精神,“焦墨刮鐵皴”的創立,是中國畫新時期的一次打散與融合,具有令筆墨“解甲歸田”的意味。
2012年北京保利秋季大型拍賣會郭斌焦墨作品《松溪方隱》9萬元成交
2014年青島典藏首屆藝術品拍賣會郭斌焦墨作品《秦嶺秀色》16萬人民幣成交
2016年佳士得春拍,郭斌焦墨作品《悠亭雅聚》68萬人民幣成交
2018西冷印社秋季拍賣會,郭斌焦墨作品《訪友圖》159萬人民幣成交
作品點評
“刮鐵皴”的雄渾多變
中國水墨畫歷史悠久,但焦墨似乎一直沒有自立門戶。20世紀的山水巨匠黃賓虹先生不但創作極有成就,其對“筆墨”之法也有獨到研究。他考察了歷 代中國畫并結合自己的長期創作實踐,歸納出著名的“五筆七墨”法——“五筆”為“平、圓、留、重、變”;“七墨”是“濃墨、淡墨、潑墨、破墨、積墨、焦 墨、宿墨”。于是,焦墨從以往籠統的墨法中分離出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筆墨語言形態之一。黃賓虹先生的弟子張仃酷愛焦墨,晚年精力更是悉數投入其中。在張仃 先生眼中,焦墨是藝術至境,質樸單純,黑白分明卻能展現無限豐富的世界,因而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張仃先生以不懈的努力把焦墨山水推到一個全新高度,其一系 列作品表現力豐富,藝術個性鮮明,凸顯出蒼茫渾樸,宏闊凝重的藝術意蘊,成為20世紀中國畫變革的一個范例。
當代焦墨山水領軍人物郭斌,以古為鑒,自然為師,憔悴煎熬,嘔心瀝血,從于心印獨創焦墨刮鐵皴,彌補了中國畫技法空白,可謂當代焦墨山水畫家無出其右。所謂刮鐵皴,運筆之際,揉散筆毫,刮鐵齊發,頓挫柔轉,扛鼎紙背,八卦相生。雖隨性恣意卻精密入微,雖氣象宏大卻蒼茫化境。作為中國當代最優秀藝術家之一,郭斌創立的焦墨刮鐵皴,已成為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不可繞過的研究個案。
郭斌在理論上確立了焦墨“刮鐵皴”五墨二十四法,五墨即濃、焦、枯、澀、竭;二十四法即戳、截、頂、拽、裹、寫、拖、拉、擠、抽、糙、刮、錘、掃、鞭、縱、折、馳、徐、挑、破、立、生、發。郭斌的焦墨山水因“刮鐵皴”的建立而盡顯筆法縱逸。
從藝術創新價值上講,郭斌焦墨刮鐵皴山水之筆墨將南線北皴擰作一帚墨繩,非僅止于技藝,其技藝的升華,概而論之則有“五墨二十四筆法”。此法一出,學界風靡,匯通郭斌獨創的焦墨刮鐵皴,成為當代中國美術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在2011年初,終于創出了驚世駭俗的焦墨“刮鐵皴”技法,不僅自己的繪畫瓶頸大開,彌補了中國畫技法空白,而且大大拓展了中國畫創作疆界,將傳統中國山水畫與當代山水畫文脈連接起來。
名家點評
郭斌的中國畫創作之所以能受到國際畫界的關注,是由于他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覺,有豐厚的藝術修養和開闊視野。他以自己的睿智和悟性運用水墨技巧,表現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正是科技信息文明社會所缺乏的。他向人們貢獻的是不落俗套、有創新銳氣和開放氣魄的水墨藝術。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郭斌作品十分明顯的特征,是他繼承了傳統山水的基本精神,但又通過在藝術觀念上的求新、求變和筆墨技法的實驗與創造,形成了他藝術上寬闊的視野和新穎的面貌。他的山水畫以焦墨體格為描繪方式,以書寫式的用筆用線為集中的語言,以蒼茫化境的畫面格調蔚成中國當代山水畫創作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館前館長)
郭斌的黑白山水呈現空靈樸拙的審美理想,創造出筆中有象、墨中會意的焦墨山水新語境,更寫出了濃郁而清潤之意。這一方式呈現了中國傳統思維的中庸之法,郭斌體悟其奧妙而化于焦墨之法。郭斌在焦墨山水領域追求著傳統的美學理念,感知著時代審美境界。他的作品在焦墨山水語言里陳述著亙古時間與空間,他創造了焦墨新語境,豐富了焦墨話語體系,以純粹的焦墨命題建構了自己的心象山水。
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畫學會會長)
郭斌先生應該說是尊重傳統,熱愛生活,勇于創造的藝術家。從他對焦墨山水的追求來看,我們能夠感受得到他的執著、認真、求真、務實。
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作品賞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