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亞鉀國際(000893.SZ)在全景網“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舉行了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此前披露的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其中營業收入34.66億元,同比增長313.00%,凈利潤20.29億元,同比增長125.58%。本次業績說明會在倍受投資者關注的同時,也受到了公司方面的高度重視,公司董事長郭柏春先生、總經理馬英軍先生、董事會秘書劉冰燕女士、財務總監蘇學軍先生、副總經理鄭友業先生、副總經理佟永恒先生悉數到場。
會上投資者提問踴躍,公司管理層也逐一詳盡回復了市場關切。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復投資者關于亞鉀國際和東方鐵塔在老撾鉀鹽礦開發成功后,諸多公司進老撾尋求拿礦擴產,公司是否擔心面臨競爭的問題時,董事長郭柏春自信回復:“公司不怕競爭,國有企業沒有我們這樣的機制,一般民營企業也沒有我們這樣的視野!”并且表示“資源、規模和創新”6個字是公司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
回顧整場業績說明會的交流內容,也的的確確可以從“資源、規模和創新”三方面來涵蓋。
首先在資源方面,公司表示,老撾是東南亞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除了鉀礦以外,還有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比如金屬礦中有黃金、鋁土礦、稀土等,非金屬礦有煤炭、磷礦等,而且鉀礦中還伴有溴、銫、銣等稀有資源。為此,公司專門成立了專業的鉆探公司,將在老撾政府支持下,對更多的資源進行鉆探、儲備和開發,這將成為未來進一步擴大礦山資源版圖、資源增儲的重要利器。同時在面對行業的周期性,多種資源的開發將彌補鉀肥價格低估時期的震蕩,有助于維持公司利潤增長水平。
從會上的提問回復中了解到,公司首先會在提鉀后鹵水中富集的溴、銫、銣等高經濟附加值的伴生資源上展開布局,也在同步涉獵如煤炭、鋁土礦、金礦等金屬或非金屬礦,并且相關方面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公司表示,非鉀項目均以參股形式投入,其中以溴基新材料產業鏈為開始布局的氯堿—溴素—溴阻燃劑項目,溴素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投產,氯堿項目預計今年年底投產。而多項溴化物及溴系阻·燃劑及其他精細化工項目已經到現場洽談,準備落地。而煤炭、鋁礬土資源方面已在老撾北部、南部共四個省份深入進行煤炭、鋁土礦產勘查;其中鋁土礦在進行踏勘采樣工作,煤炭的勘查已到鉆探取樣的階段。此外,針對銫、銣產業的規劃,目前公司已經初選了幾家可以量產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廠商,下一步將在鈣鈦礦領域發力。多樣化的非鉀衍生項目將有望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其次在規模方面,亞鉀國際方面認為,公司與亞洲市場相襯的產能規模應該在500-700萬噸,一定規模的實現將助力公司在市場上能夠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為此,公司指定擴建計劃并快速付諸擴建行動,重申今年產量目標力保完成180萬噸,力爭完成200萬噸的目標,2024年產量目標為280-300萬噸,2027年之前至少完成500萬噸/年產量,以“一年新增一個百萬噸”的產量目標保障業績可持續性增長。與此同時,公司也進一步介紹了擴建規劃的進展情況,當前第二個百萬噸項目預計在三季度可以實現達產;第三個百萬噸的建設進度可控,公司力爭年底建完投產;第四、五個百萬噸項目的產能批復已在審批中,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啟動建設。
針對公司的產能擴建規劃,也有投資者對公司如何保持盈利增長和是否會導致產能過剩提出疑問。對此,公司表示鉀肥的盈利水平非常高,公司去年毛利率就已達到48%,還特別列舉了A股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是17.89%,公司毛利率水平超過A股平均水平1.5倍以上,即使鉀肥價格降至2000元/噸,公司凈利潤預計也能維持在1000元/噸,而且隨著未來擴產,成本還有大幅下降空間。
在回應是否擔憂產能過剩時,亞鉀國際認為,一方面公司主要銷售區域亞洲地區作為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快于主要歐美國家,其鉀肥需求增速也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過去10年亞洲地區鉀肥需求復合增速為4.35%;隨著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消費升級以及人口增加,即使在現有高價格的基礎上,未來亞洲地區鉀肥需求增速仍有望繼續保持在4%-5%。
而創新方面,則是公司始終堅持的著力方向,目前公司已有十個方面的創新正在推進。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9月開始,公司與華為公司簽署了關于數字化轉型,共同打造智能礦山和綠色礦山,實現數字化和AI智能化在鉀礦行業應用的《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亞鉀國際智能礦山的建設,旨在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實現鉀鹽礦山開采的少人無人、安全和降本增效。如今合作已取得進展,其中已完成了井下實地勘測、網絡規劃設計、通信專網設備定制開發和現場施工部署;雙方正在共同推進新增掘采面的網絡擴容規劃設計,同時研究部署UWB高精度井下人員定位和車輛定位智能化應用系統、井下三維數字孿生系統、井下綜采設備遠程控制系統等AI智能礦山應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