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屆“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于安徽合肥正式開展,本次主場活動以“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為主題,現場不僅首播了今年航天日主題宣傳片,還先后頒發了2022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錢學森最高成就獎、錢學森杰出貢獻獎、航天創新團隊獎、航天國際合作獎等我國航天領域重點獎項。
此外,活動現場國家航天局還舉辦了航天科普系列展覽,其中國電高科所搭建的“天啟星座”物聯網系統于展區正式亮相,作為我國推動低軌衛星互聯網部署的建設產物,“天啟星座”生態系統是國內首個低軌物聯網星座,目前已先后作用于生產、生活及服務領域,并取得優渥的實踐成果。
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強還在本次“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上透露,國電高科的天啟星座合肥基地作為十大重點簽約項目之一已正式落地,同時天啟星座的資本化也被列入國電高科的發展日程。
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發展迅捷,不斷有民營企業將自己的低軌通信衛星送入太空,國家也接連出臺多項政策鼓勵衛星互聯網在千行百業的應用,根據我國現有星座規劃,2023-2033年預計將有超1.2萬顆衛星被發射,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市場空間可達8313億元,帶動6.06萬億的地面設備市場和4.99萬億的衛星服務市場。
從全行業市場規模來看,目前全球物聯網產值大約15萬億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長率接近23%,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30萬億美元的體量,未來物聯網產業在全球整體物聯網生態中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美國衛星行業咨詢公司NSR表述,2022年有1億至2億臺物聯網設備有接入衛星的需求。麥肯錫公司預測,衛星物聯網的產值在2025年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規模。
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產業規模已近3萬億元,并處于高速增長期。同時,我國的星座運營商紛紛邁入成熟化、資本化階段。去年12月23日,憑借“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數次拍下重大事件現場影像和視頻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提交公開發行股票,擬在科創板上市。
長光衛星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IPO擬募集資金26.83億元,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29億股,成為我國在遙感、地理信息和衛星導航(3S)領域里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長光衛星這次IPO為整個商業航天賽道玩家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本次長光衛星增發新股不超過總股本10%,經計算預計首發市值超過260億元,足以戶說明當前全球資本市場對商業衛星星座項目的看好。此前,國電高科已陸續完成了數輪投資,不難看出其因標的稀缺性受到資本的熱烈追捧,未來沖刺IPO或成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呂強透露:“我們預計下半年完成相關準備工作,爭取明年踏上資本化道路。國電高科的使命是通連萬物,感知世界,把衛星通信做到消費級。公司的愿景就是致力成為全球一流的衛星物聯網數據服務商。”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天啟星座還可服務于金融行業。2020年,萬眾期待的長征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其搭載衛星中,就包含由平安銀行定制,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2022年2月,“天啟星座19星(平安2號)”物聯網衛星發射升空并成功入軌,幫助平安銀行“星云物聯計劃“再邁出重要一步,天啟衛星物聯網通信終端和數據鏈路對平安銀河貸后資產監控、供應鏈管理發揮重要作用。據悉,平安銀行已通過“星云物聯計劃”發放超千億貸款,服務了大量以往標準金融產品覆蓋不到的中小農業用戶。
目前,“天啟星座”助力平安銀行在智慧制造、智慧農業、智慧車聯、智慧能源、智慧基建及智慧物流等六大實體經濟領域落地新型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全方位多領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問題。另外,天啟星座物聯網產品還可用于保險公司做人身意外、資產追蹤監測等方面的用途。
據悉,2023年“天啟星座”物聯網系統將完成38顆低軌衛星組網,通過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終端,構建覆蓋全球的物聯網數據服務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空天地海、四位一體”的應用服務,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相繼在物流運輸、海洋船舶、環境監測、氣象水利、農業生態、電力石油監測及災難應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物聯網在各行業的應用思維,正驅動新一輪的商業模式變革潮。
順應二十大精神、六大強國戰略中對于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等領域的重要指示,衛星物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建設、生產應用領域、生態環保種的應用還將持續深化。隨著航天技術在商業化的普及,相信新一輪的經濟風口與產業變革或相繼到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