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主辦,中國綠發會綠色企業工作委員會(簡稱“綠工委”)、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首屆“全球綠色發展大會系列——中國綠色低碳創新發展高峰會”在京舉辦。高峰會以“綠色經濟 智慧能源”為主題,政府主管部門代表、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等與會嘉賓深入交流,共謀低碳創新之路,共話綠色發展未來。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中國綠發會創會理事長胡德平,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國務院參事、中國綠發會理事長謝伯陽,騰訊云能源行業總經理王磊,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兆軍,中創碳投總經理唐人虎等領導和企業嘉賓200余人出席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國務院參事、中國綠發會理事長謝伯陽首先致辭,他表示,在雙碳戰略的指導下,綠色發展是時代潮流、大勢所趨,企業作為實現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目標關鍵的市場主體和主要參與者,如何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合力,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本次高峰會的召開,旨在匯集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力量,共同響應和落實黨關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部署,攜手共建生態文明。
騰訊云能源行業總經理王磊在致辭中提到,企業在國家的經濟轉型過程中具備著雙重使命,既要維持日常生產,又要引領綠色低碳。通過數字化轉型構建中國企業發展的新格局,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騰訊積極置身于全球能源數字化和低碳社會的建設,專門成立了智慧能源業務,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助力企業和合作伙伴搶占產業數字化的制高點,為實體經濟發展打造新動能。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以《低碳城市與數字化》為題,對城市共性三領域的減碳路徑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實現這個路徑可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步期,到2025年前實現人均碳達峰;第二階段是關鍵期,到2030年實現電力系統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至25%以上;第三個階段是決勝期,2030-2040年實現交通與產業碳中和,這樣的話全國到2060年就能實現碳中和。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做了題為《雙碳背景下的綠色發展機遇》的報告。他指出,隨著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居民綠色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更加凸顯,產業的低碳化改造,低碳產業對高碳產業的替代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要牢牢把握住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的綠色動能。在落實雙碳戰略過程中,應當從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節能降碳增效、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綠色低碳科技革命、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的提升和綠色低碳政策等九個方面著重發力。
國家環境保護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分享的主題是《中國生態問題與對策》。他指出,我國生態環保任務任重道遠,最突出的問題是“三個沒有改變”,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改變;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沒有改變;環境事故與違法案件多發頻發的態勢還沒有改變。重點要強化五個政策措施,一是加快能源結構的轉型,建立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二是發揮市場作用,構建現代氣候政策的體系。三是強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加快領導干部環境責任制度化建設。四是加強生態環境法制。五是提倡綠色低碳生活,反對奢侈浪費。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許進作了題為《綠色發展與企業責任》的內容分享。他指出,綠色發展是我國的重大戰略,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其發展必須與國家的發展相向而行,既要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又要承擔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義務。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就是實現節能減排綠色低碳。
原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范霽紅報告內容為《國家電投研究院在綠色低碳創新方面的成果分享》。他介紹,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目前是全球最大、擁有最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的綜合能源集團,通過提供清潔的電力方式為綠色低碳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國家電投研究院非常重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并取得很多重要的創新成就,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能源行業加快邁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綠發會綠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恩忠在《勇當企業綠色發展領跑者》主題講話中指出,作為中國綠發會二級機構,綠工委一直堅持中國綠發會綠色發展的行動理念,勇當企業綠色發展領跑者,先知先覺先行,用實際行動喚起全民的生態意識覺醒。并詳細介紹了綠工委所做的工作。
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唐人虎做了題為《碳中和綜合方案助力地方低碳轉型》的報告。他指出,目前落實“雙碳”目標中存在“四大誤區”。一是盲目去工業,盡管工業是碳排放大戶,但依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需要兼顧轉型發展需求。二是追求過小尺度的碳中和,“雙碳”是一個整體概念,需要在相對宏觀的尺度討論。三是盲目快速減少煤炭和削減煤電,煤炭目前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盲目快速減少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四是減碳全靠碳市場,僅靠碳交易一種政策手段難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只有配合碳匯及CCUS等負碳技術才能大力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兆軍做了題為《“天樞”能碳數字平臺賦能低碳發展》的內容分享。他介紹,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是國家電投集團的二級單位,以行業領先的“三網融合”數字化平臺為運營基礎,協同內外部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智慧能源產品與服務,構建“能源物聯網+消費互聯網”的全新產業生態,致力于成為一家科技創新與模式創新融合發展的綜合智慧能源科技公司。
與會的《小康》雜志社社長舒富民表示,《小康》雜志社由求是雜志社創辦,現由綠發會主辦、中國科協主管。關注、倡導綠色發展,《小康》有著很長的歷史,早在2005年便推出了我國首個由媒體發布的中國生態小康指數。如今,《小康》不僅僅是一本雜志,已經形成了全媒體平臺,今后也將繼續發揮全媒體平臺優勢,助力綠色發展,為推動我國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與會領導和專家,分別從多維度圍繞綠色低碳話題展開論述,一系列精彩分析引起陣陣掌聲。
作為本次高峰會的一大看點,峰會現場發布的《2023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綠皮書正是由綠工委專家組牽頭組織編撰而成。
據中國綠發會綠工委副主任、產業組織專家王斌康教授介紹,該綠皮書是綠色發展系列叢書的首冊,已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社智庫”年度報告系列。它由總報告領銜,涵蓋了理論探索與實踐、綠色設計、綠色能源、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循環智能創新發展等內容,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發展理念,從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等多維度,深度分析綠色發展理念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意義,為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出清晰的路徑,受到了與會專家代表的高度評價。
在本次峰會的議題中,綠色數字化助力能源行業低碳發展也是領導專家們熱議的重點。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新能源技術取得重大成果,在踐行“能源安全、韌性和可及性”理念方面,我國全面承擔起大國擔當,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由和最快路徑。在內外因素疊加下,能源行業期望能夠更高質量地推進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在專家發言環節,騰訊云能源與資源行業首席架構師梁星帶來的《綠色低碳一朵云——企事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數字化方案》,引發與會代表深度共鳴。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綠工委的牽頭下,綠工委委員單位積極參會,為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建言獻策,也在各自行業里不斷探索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在此次峰會期間,綠工委的品牌力量進一步擴大。
其中,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騰訊云被特聘為綠工委數智化副主任單位。未來,綠工委也將通過構筑互利共贏合作關系,為政府和企業共同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積極推進綠色發展,構建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在峰會精彩的圓桌對話環節,與會代表繼續聚焦綠色低碳話題。湖南三友環保,廣東豐樂,北京百金惠,四川元豐,《小康》雜志 騰訊能源事業部六位相關企業代表及金融行業代表圍繞“聚焦企業綠色發展,加快低碳轉型升級”的主題展開對話交流。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數字化轉型所利用的數字科技離不開算力、連接的支撐。如何保證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等各方面的實時連接,并在連接基礎上,利用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實際推動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和運營,將是未來業界關注的重點。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中國綠發會創會理事長胡德平作最后總結講話。他指出,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需要系好的第一個鈕扣就是經濟的低碳綠色發展,這也是形成共同體閉合鏈條的最后一個終端。基于這種認識,中國綠發會、綠工委和騰訊攜手舉辦這次高峰會,并在現場發布《2023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綠皮書進行社會呼吁,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針對合成生物技術,他認為,工業文明開采利用了化石資源中的部分資源,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水土氣等環境的嚴重污染,將會限制人類和大自然的生存。而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尤其是合成生物產品的研發,將打破這一人類自然的危局,希望這次高峰會能給在場的各位注入新能量,開發智力,加速推進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為我國綠色低碳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發揮科技與生態力量,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新格局,需要各方力量的匯聚與協作。2023中國綠色低碳創新發展高峰會的圓滿召開,為尋求雙碳目標驅動行業變革的創新解決方案提供了有力探索。
放眼未來,國家雙碳戰略的落地在能源升級、產業升級、新興產業以及政策管理四個方面充滿機遇和挑戰。在綠工委等各個平臺機構的整合蓄力中,中國綠色低碳事業也將全面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斷拓展新局面,開創新輝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