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印度的鉀肥年度大合同終于敲定,印度進口商IPL與加拿大鉀肥聯盟Canpotex及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分別簽訂了2023年年度鉀肥大合同,簽訂價格為CFR422美元/噸。印度大合同的簽訂使得市場對于鉀肥價格不確定性消除,國際鉀肥價格企穩。
同時,巴西地區在4月6日簽訂了30萬噸鉀肥進口訂單,價格上漲15美元至440-475美元/噸。從目前全球整體鉀肥價格趨勢看,已結束階段性調整,巴西鉀肥價格的提高更有望帶動全球鉀肥價格提升,伴隨著供需缺口緊張情況仍未消除并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鉀肥景氣度或將再度回升。
中國鉀肥大合同呼之欲出,3000元/噸以上價格或成定局
中國作為鉀肥消費大國,年鉀肥需求量穩定在1600-1700萬噸,且隨著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糧食增產的規劃以及消費升級,對鉀肥的需求也有穩步遞增。而我國鉀鹽資源嚴重短缺,鉀肥進口依存度高達50%以上且有逐年提高的趨勢,因此國內鉀肥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
從近年鉀肥簽訂統計情況來看,國內鉀肥價格簽訂時間一般晚于印度,價格上一般會與印度大合同持平或低10美金左右,應該在410-420美元/噸,折合國內人民幣的進口成本60%含量氯化鉀價格約在3161-3235元/噸。國內曾有鉀肥大合同報價200元/噸、疑似談判破裂的傳聞,中國由于有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通過鐵路運輸補充貨源并不急于大合同談判,但有消息稱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PC已宣布4月開始將暫停包括鐵路運輸和海運在內對中國市場鉀肥供應,可見,通過俄鉀及白俄鉀進口來補充國內鉀肥貨源的方式也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全球鉀肥市場較大的供需缺口及中國對于糧食增產明確增產需求不斷提升,為保障我國鉀肥儲備穩定,快速談成鉀肥大合同更有助于維穩市場價格。如今印度鉀肥大合同在前,中國鉀肥大合同價格也騎虎難下,有望快速談成落地,并且進口成本價格上也很難低于3000元/噸,需求量也會相應回升。
主要農業大國鉀肥低庫存,全球鉀肥需求回升
全球鉀肥價格企穩可進一步提高的需求端因素已顯:
一是全球主要農業大國處于低庫存待補充庫存階段。根據美盛(Mosaic)2023年2月數據顯示,2022年底巴西鉀肥庫存已下降至不足200萬噸,較俄烏沖突階段大幅回落。同時,2023年3月巴西鉀肥進口量達112萬噸,同比提高28%。加鉀Nutrien表示印度處于鉀肥庫存緊張狀態,荷蘭化肥公司OCI同樣表示印度需要在2023年補充化肥庫存。中國地區由于有俄及白俄通過鐵路運輸補貨庫存相對充裕,但4月白俄鉀BPC若暫停對國內供貨,則國內鉀肥庫存承壓。
巴西鉀肥庫存
數據來源:美盛(Mosaic)
巴西化肥進口量
數據來源:IvanIPostevoy研究
二是價格回落已回歸至農民可負擔水平,使得需求量提升。研判化肥需求狀況的一個有效切入點是跟蹤作物價格與化肥價格的比率,即 “可負擔性”。這一比例越高農民越有利,農民更愿意通過提高化肥的施用量方式保障作物產量以增加收入。由圖可見,自2021年底,因白俄羅斯受制裁及俄烏沖突導致化肥尤其是鉀肥價格飆升,但農民對于鉀肥的可負擔性降低,抑制了部分需求,從2022年四季度鉀肥價格回落,農民的可負擔性開始明顯提升,農民的經濟情況顯著改善,鉀肥需求量穩定提升,從趨勢來看,鉀肥的可負擔性已達到了正常水平。
化肥可負擔性指數
數據來源:IvanIPostevoy研究
俄羅斯鉀肥減產、短期新增產能有限,鉀肥供應仍不及預期
根據俄羅斯統計局Rosstat的數據,2023年2月份俄羅斯生產商的礦物肥料產量為190萬噸。與去年2月相比,下降了9.6%。今年前兩個月共生產肥料400萬噸,比2022年同期減少10.2%。鉀肥下降更為明顯,2月份鉀肥產量下降了35.2%。今年前兩個月,俄羅斯企業生產了110萬噸鉀肥,與2022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下降了35.6%。這種趨勢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存在。俄羅斯化肥生產商協會(RAPU)的代表解釋說,俄羅斯農業對礦物肥料的需求低,制裁導致出口減少。
地緣政治格局對鉀肥供應減量的長期影響。歐美對于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制裁尚無緩解跡象。2月歐盟宣布將對白俄羅斯制裁延長一年至2024年2月。俄羅斯鉀肥產量甚至較2022年進一步下降,俄烏沖突影響尤在,即使沖突結束后,預計俄羅斯也將面臨長期的國際制裁,也很難改變其受美元結算、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制裁影響的鉀肥供給困境。因此,加拿大鉀肥公司Nutrien預測,與2021年相比,2023年白俄羅斯鉀肥出貨量預計將下降40%至60%,俄羅斯鉀肥出貨量將下降15%至30%。鉀肥供應缺口約為700-1100萬噸。同時,由于長期減產、階段性停產,未來即使在沖突、制裁影響消除的情況下,白俄鉀和俄鉀如想恢復俄烏沖突前滿產產能及出口量,還需一定周期進行保養修繕采掘及生產設備、補充人工、修繕運輸設施等問題,整體恢復周期較長。
國際寡頭礦業公司產能擴建計劃無法解決短期內的鉀肥供應短缺。由于前些年鉀肥價格處于低價期,很多鉀鹽老礦到期后沒有新礦續接開發,雖然有部分國際級礦業巨頭計劃進行鉀肥產能擴張,例如BHP公司的Jansen礦項目以及加拿大化肥巨頭Nutrien計劃中的擴建項目等,但Jansen礦將在2027年完成固定資產落地,預計2030年達產,Nutrien礦將在2025年增加300萬噸產量。因此,在短期內無法通過新項目擴建解決鉀肥供給短缺問題。
老撾鉀肥生產新生力量雖有產量釋放,但力量有限。亞鉀國際(000893.SZ)和東方鐵塔(002545.SZ)在老撾的2個鉀肥項目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其中,亞鉀國際老撾鉀肥目前已具備100萬噸鉀肥產能,并已明確提出2023年底擴建到300萬噸產能、2025年底擴建到500萬噸產能的戰略規劃;東方鐵塔老撾鉀肥項目目前年產50萬噸鉀肥,也提出新增擴建150萬噸/年產能的規劃(目前已啟動一期50萬噸/年產能建設)。但老撾地區在2023年前新增300萬噸產能擴建仍很難彌補俄羅斯及白俄羅斯700-1100萬噸的供應缺口,這為在快速發展的中資鉀肥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全球鉀肥企業進入高成本周期,鉀肥價格易漲難跌
加鉀、俄鉀等國際鉀肥寡頭的鉀鹽礦山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進行開采,開采年頭較長,已逐漸進入邊際礦開采階段,開采難度增加、開采成本提升,2021年加鉀Mosaic就關閉了EsterhazyK1、K2兩個鉀鹽礦,并重啟了已關閉的高成本Colonsay鉀礦。加鉀、俄鉀鉀鹽礦埋藏深度在700-2000米,鉀鹽礦新產能擴建資本開支巨大將帶來投入生產后較高的折舊攤銷巨大,使得新增產線的噸鉀生產成本上升,進而支撐國際鉀肥價格中樞上移。
從加鉀Nutrien2022年財報披露的成本情況來看,其單噸主營業務成本從2021年的94美元/噸(人民幣648元/噸),上漲至112美元/噸(773元/噸),增加了18美元/噸(124元/噸),成本顯著上升。
全球鉀肥需求現已復蘇,鉀肥價格已回調至農民可負擔價位,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得以釋放。而供應端由于地緣政治、新舊產能替換等影響,供需缺口預計將維持較長周期,老撾鉀肥的增產在短期內也很難彌補缺口,加之傳統鉀肥寡頭隨著開采年限較長帶來的成本上升等其他因素影響,由此分析,雖然鉀肥價格難以回到去年俄烏沖突爆發時暴漲的階段,但鉀肥價格可能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仍處于景氣周期運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