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英語站點是不少中國供應商開拓海外市場的初始通道,其覆蓋的歐美市場也是跨境電商盤踞的強勢梯隊。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催動下,小語種市場異軍突起,成為跨境電商市場另辟蹊徑、降低競爭強度的新選擇,嗅覺敏銳的中國供應商開始關注并青睞這片“藍海”。
4月10日,中國制造網(以下簡稱“MIC國際站”)上新5個小語種站點,分別為印地語、泰語、土耳其語、越南語和印度尼西亞語,為中國供應商提供本土化語言支持。自1998年MIC國際站上線后,陸續推出小語種站點。截至目前,平臺共擁有15個小語種站點,為中國供應商提供豐富的語種服務并挖掘潛在商機。
慧眼甄別 4000億美金市場“潛力股”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總體規模達到了1.5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1%,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新生力量,可見動力十足。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今年前2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更是增長了10.1%,這一藍海區域為跨境電商擴充商業化路徑和業務布局增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中國制造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的“橋梁”, MIC國際站積極發揮平臺價值,助力中國企業絲路“掘金”。中國制造網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平臺買家畫像,甄選出印地語、泰語、土耳其語、越南語和印度尼西亞語這5個小語種,并增設對應的語言站點。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這5個小語種國家2022年從中國進口額超過4000億美金,并在全球擁有10億使用人口,整體市場份額不容小覷。在MIC國際站平臺上,每10個買家就有1個來自于這5個語種國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潛力。
取勝之匙 詢盤翻譯功能提供“快車道”
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 Trends對買家搜索習慣進行分析表明,60%的客戶使用英文采購,40%的買家則習慣使用母語查找產品。拓展小語種國家市場,語言溝通是第一大障礙,很多中國供應商企業因為這個問題對小語種市場望而卻步。
MIC國際站憑借多年的跨境貿易經驗,不僅推出小語種國家站點,也為中國供應商提供詢盤一鍵翻譯的功能,快速分析文本并傳達買家需求,極大提高了溝通效率,同時也更好地指導后續營銷策略,為中國供應商開拓小語種市場提供便利,為本土化推廣產品和服務搭建“快車道”。
據了解,MIC國際站還將不斷完善小語種國家站點的配套體系和相關扶持,幫助更多中國供應商迅速打開小語種市場,實現本土化運營,同時也助力海外采購商更高效、精準地找到自己心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