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何去何從?
大疫三年,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面臨了極大的改變。尤其是曾經在各外企、大廠任中高管的朋友們,他(她)們受到的沖擊比較大,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
有些人因為公司戰略或者業務結構調整被失業,有些人因為不滿長期996,生活時間空間被擠壓決定主動換個活法。
不管承不承認,不論主動被動,人到中年其實可供大家的選擇并不多,大概就以下幾種:
一、 跳槽到同行或者跨界賦能
中層人員同級或降級跳槽。例如程序員是阿里跳京東,抖音跳快手,美團跳頭條。不降職降薪是少數,能保住飯碗就不錯了。70、80后要面對的可能是90后的新領導,多少有點被長江后浪拍在沙灘上的無奈。
高層人員跨界跳槽做管理。例如很多互聯網人跳到餐飲、母嬰、美妝企業做信息化系統,幫助企業實現信息化和數據化。很多媒體人跳槽到企業,做pr或新媒體運營。
不過從主角到配角,身份轉化需要時間適應。行業太專業,壁壘太高的話,短時間內難以取得大成就——因為自己在原有領域的資源和人脈,都不能直接遷移,一切從頭開始自然難一點。筆者十年前轉型時就曾經為此苦惱過,好在后來終于適應了。
二、 打造個人IP 成為超級個體
隨著短視頻和新媒體的崛起,知識型人才利用自己的知識或者經驗謀生,也是成了一條不錯的出路。尤其是在某一領域,深耕過8年以上的中高層管理者,怎么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不論是懂內容、懂營銷、懂增長、懂品牌,只要有一技傍身,就有價值可挖掘。這也是很多大廠中高管,出來后做咨詢做培訓師的主要原因。
三、 自己創業當老板打怪升級
不少高管都有創業當老板的夢想。原有的經驗加上人脈資源,混的不太差的都能組個三五人的局,先干起來了。不過很多高管只是負責一個模塊,真正創業卻是跑通整個流程,失敗的概率很高,也要三思而后行。
四、 做投資人或合伙人
打工嫌不自由,創業嫌辛苦的人,做起了投資人或投資合伙人。找一個優質項目,在創業初期出一份力,要么貢獻點智慧出謀劃策找資源、要么貢獻點技術打造初代產品,要么貢獻點小錢占點小股份,也是不錯的選擇。打的都是雪中送炭、以小博大的算盤。萬一將來企業做大了,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五、 財務自由告老還鄉
外企、大廠高管趕上行業紅利或是一線城市地產紅利的中高層,少數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手里有7-8位數資產,換個城市生活或考公換個活法也是大有人在。
六、在Runwise創新社區做創作者或顧問
當然,外企、外企、大廠高管們(或某一領域的牛人)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到Runwise(即能創新)創新社區。
Runwise創新社區是一個連接全球領先創新智庫和專家,匯聚10+萬專業企業創始人、創業家、創新提供者(咨詢師/咨詢顧問)創新研究學者參與的創新實踐社區。
說共建,是因為每個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是“創作者”,注冊通過后就可以發表自己在創新領域的課題、研究、案例等等。
談共享,是因為這里可以鏈接全球領先創新智庫和專家。Runwise創新社區時刻保持對創新的關注,甚至吸納了美國硅谷部分研究人員作為顧問或專家加入社區。
它的展現形式多樣,具體呈現如下:
創新講座用視頻形式講述“如何創新”;“圖說創新”以簡單的圖表形式來展示創新流程或思考;各類創新研報、創新案例、創新洞察用厚重的筆觸探討商業現象背后的邏輯;上百份各類行業報告和PPT可以自由瀏覽和下載。
Runwise創新社區甚至都可以不是你的第六種選擇,而是你個人成長的“第二曲線”,作為兼職或者副業來經營。
“賦能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梳理自己的知識架構和體系,為自己留一手,日后有更多選擇 。
“創業者”可以在這里找到國際領先的創業案例,學到科學的創業方法論,找到潛在的合伙人,甚至靠譜的咨詢團隊,解決你在創業中的困惑。
“超級個體”甚至可以作為創作者入駐社區,利用最強專業知識,最少的時間,用創作成就自己,成長創新能力!可以借機打造個人IP:獲得社區的流量加持,全域的渠道推廣,專屬創作者專欄;獲得創作收益,如基礎稿費收入,根據文章流量獲得超額收益,一對一創新顧問免費指導;最優秀的創作者還可以直接參與項目交付,獲得項目的服務收益,在積累行業創新實踐的同時,獲得前沿創新趨勢與洞察資訊。
“投資人”、“投資合伙人”可以在這里發現新的投資標的,找到氣味相投的合伙人。
對于中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時間和精力都是極其寶貴的,嚴肅學習和交流的剛需一直存在,卻從來沒有被很好的滿足。即使很多付費社群和私董會,也因存在著碎片化學習,碎片化閱讀的問題,良莠不齊。
Runwise創新社區堅持只做嚴肅專業的創新知識,目前甚至只有網頁版(手機也可以瀏覽內容),一方面是為了緊抓知識工作者工作時間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規避移動端,碎片化閱讀無法帶來深度思考的問題。 也因此,人們對Runwise創新社區的了解并不深。
目前Runwise創新社區已經有上百位專家學者、咨詢顧問;上萬篇創新內容;社區月活超過10萬+。可以說打開Runwise創新社區的頁面,你就能感受到嚴肅知識的魅力。Runwise很多內容的呈現像分析報告一樣厚重深刻,有時看完一個報告就能讀懂一個企業或行業。每一篇文章秉承了行業報告的寫法,有理有據又條例清晰。讓每一分鐘的瀏覽都不浪費,更不會產生刷短視頻學習的負罪感。
尊重時間的價值和專業的力量
Runwise創新社區在幫助傳統企業探索和創新商業模式。如平臺模式,全渠道DTC模式、聯營模式、PLG模式,設計新模式創新方案MVP推進可行路徑,創新社區提倡「輕規劃+重迭代」,不做PPT式的咨詢項目,而是聯合客戶組建全能型創新團隊,交付經過驗證價值的創新模式。該模式已經合作和孵化出了多個新消費品牌。
Runwise可以應用創新思維和方法,幫助企業/創業團隊孵化和成長新業務,同時促成企業掌握創新方法和工具,讓團隊具備可持續創新的能力。
Runwise創新社區聯合創始人Jackie 是一名連續創業者,過去15+年曾是IBM和EY管理咨詢業務的合伙人,深度咨詢服務過包括華為、平安、蘇寧、萬達等中國領先企業。他有一套自己的科學創新打法,也愿意躬身入局帶新人,協助他們挖掘出人生下半場的價值。
Jackie表示當前已經是“平臺+個人”的時代。外企、大廠裁員或組織優化釋放出大量的中高端人才,不應該因為年齡而被歧視。在國外咨詢界,最值錢的恰恰是他們經歷的時間和臉上的皺紋。
Runwise創新社區可以看做一個商業創新版的“滴滴”——更確切地說是“咨詢版的滴滴”,它像一個創新領域“擺渡人”,擺渡人們的思想,引領我們在商業上的創新。只不過在這里你的工具不是汽車,而是你的思想、你的洞見、你的內容。通過內容輸出,可以使越來越多的創新者聚集到社群來,而越來越多的讀者又可以激發創作者的創作熱情,甚至在這里做輕咨詢,從而形成「創作者-創新內容-創新讀者」“飛輪效應”。
今天,我真正想聊的并不是中年問題。而是當一個人的能力和專業只能被年齡定義時,是該抱怨競爭的殘酷?不要氣餒,哪些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人,可能一生都無法達到廉頗的高度。
我甚至不是想聊Runwise創新社區。我想了聊的是,不論什么年紀,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永遠沒有人可以放棄你;只要有創新精神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重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