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進步,航天科技與乳制品產業也開始了融合發展,伊利集團通過積極推進乳業科技與航天科技相結合,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驚喜。今年3月,伊利聯合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正式發布“中國專利太空菌株”,這標志著伊利在益生菌領域的發展進入了全新階段,將進一步展現“智造”的價值。
一直以來,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都十分注重從“制造”向“智造”的創新轉型,此次能夠與航天科技攜手推出新的菌株,是朝著“智造”轉型的重要一步,彰顯了伊利作為乳業龍頭的強大科技實力。
據了解,伊利集團自主研發的“BL-99、K56、ET-22”三款專利益生菌株作為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菌種參與到空間微重力的實驗當中,開啟太空之旅,未來也將有機會通過衛星載荷裝置實現太空駐留并開展與地面的對照實驗,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眾所周知,人類的腸道中存在大量對身體有益的菌群,我們將其稱為益生菌,一株好的益生菌株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非常大。隨著自主研發的專利益生菌株搭載上天,伊利也正式開啟了“中國專利 太空菌株”新紀元,必將成為國人健康的重要助力,為推動國民腸道健康及國內益生菌產業創新突破貢獻積極力量。
在過去10年中,伊利在科技方面逐步加碼,在益生菌產業領域加大研發和探索投入,從我國不同地區、人群的視角出發,尋找、研發更加適合國人體質的益生菌。截止到目前,參與太空搭載實驗的伊利菌株全部是來源于中國本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申請專利80余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項,這是伊利為益生菌領域做出的重要、不可忽視的巨大貢獻。
這是一次嘗試,也是一個開始。未來,伊利將繼續尋找航天事業與健康事業融合的方式方法,讓科技的力量成為健康的動力,加大與更多機構、學者、企業專家的合作,促進科技創新力量的轉化應用,為國人打造更多健康產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