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既是制造強省,也是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大省。據廣東省工信廳數據,2022年,廣東累計推動2.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帶動7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和數字產業化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如何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升級,也成為廣東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突破口。
目前,在廣東,阿里云支持上云的制造企業超過500家,包括美的、Vivo、小鵬汽車、傳音等制造業龍頭企業,正在與阿里云合作進行“云”上創新,更幫助日化、小家電、玩具等廣東特色產業集群提質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阿里云積極參與廣東省央國企的數字化升級,與南方電網、南方航空、嶺南集團、廣東交通集團、越秀集團等大型國企在數字化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不論是在汽車制造、固廢新能源、日化、服飾、金融等廣東省優勢產業,抑或在政務服務、大型央國企等領域,在擁抱數字化的進程中,都有許多阿里云合作伙伴們的身影。
創云:不止于分銷
廣東創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云)是阿里云旗艦級合作伙伴,也是華南地區首家阿里云授權服務中心。
“創云是2015年開始和阿里云合作的,那會兒國內的公共云市場還是起步階段。”創云創始人李伏回憶道,“教育市場的階段對我們來說是最困難的。還記得當時去拜訪一家企業客戶,他們的CIO拒絕了我們,原因是‘我們有三個機房,沒必要用公共云’。”然而過了一年多,這位CIO主動打電話給李伏,原來是他們的機房漏水,設備宕機,企業對高可用和高可靠的需求觸發了企業上云的思考。
此后幾年,國內的公共云市場也逐漸發展起來,李伏道,“那幾年,涌現了一大批互聯網客戶、雙創企業,對公共云的需求是天然的。”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公有云發展調查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 265 億元,相比 2016 年增長 55.7%。而這一數據到2022年,達到了3694億元。
從2015年合作至今,創云和阿里云的合作已經邁入了第8個年頭。“上云”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越來越多企業的“必答題”和“搶答題”。
“一般上云,我們都會建議客戶從邊緣應用開始遷移,穩定后再到核心應用。但我們和阿里云共同服務的一家全量上云的世界500強企業,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將他們最難、最核心的一個應用先上云。”李伏感慨于客戶的魄力與決心。
事實上,對于創云的價值,李伏也曾有過糾結。“找到自身的價值,我們幾乎用了大半年的時間。”他補充道,“單一的客戶連接可能有一定偶然性,但當我們服務的客戶到了一定數量級之后,在服務他們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發現,給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和體驗,就是創云的價值。為此,創云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員工培訓及業務流程的系統化上,不斷提升團隊能力與整體運營效率。在此過程中,也非常感謝阿里云對我們提供的幫助和賦能。”
據介紹,2022年,阿里云啟動了37家領航伙伴扶持,對領航伙伴提供精細化的運營輔導和服務培訓,深度陪跑。同時,面向合作伙伴組織了超10萬人次的培訓,幫助數萬從業者通過了阿里云技術認證;向近200家伙伴提供了產品能力認證,提供產品集成認證約700項,進一步加速合作伙伴的發展。
從最初的分銷業務,到如今在咨詢、集成、服務領域也逐漸有了一些探索,積累了大量的云上增值服務案例,創云身上的能力標簽正在變得更加豐富。李伏態度堅定地表示,“創云的使命是為企業在云端創造更大價值,我們希望和阿里云一起,持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做大做強中國的云計算力量。”
天圳:我們的合作始于果凍
在談到和阿里云的合作契機時,深圳市天圳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圳)總工程師趙昊然說,“我們結緣于果凍。”
他進一步補充道,“那是在2019年,天圳與一家知名的食品企業,合作一個果凍異物檢測的項目。果凍異物自動檢測一直是國內外公認的技術難題,之前該企業找了多家系統集成商進行合作,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天圳在完成整體設計后,認為檢測算法是該系統的成敗關鍵,必須找到一家強有力的伙伴才有可能獲得成功。而阿里云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通過一年多的不斷更新迭代,雙方終于突破了這個行業難題。采用先進工業成像技術和AI深度學習、具備機、電、智能一體化設計的果凍異物檢測剔除設備上線運行。它實現了果凍成品的上料、輸送、成像、數據處理、缺陷品剔除、合格品下料全自動作業,并且還擁有自學習、自優化能力。異物檢測的準確率也從人工檢測的85%提升到了97%。
“當我們設計的這個智能設備投入現場使用的時候,看到果凍在設備線上飛速前行,而其中的瑕疵品被快狠準地剔除,瞬間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直到現在我都清晰記得。”盡管已經過去幾年時間,回憶起當時,趙昊然依然感到記憶猶新。
據介紹,這套由天圳和阿里云合作研發的智能設備不僅在這家食品制造企業有所應用,雙方在此基礎上,升級、復制到了許多其他類似制造企業的產線中,為客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這個過程中,阿里云利用自己在數據識別與處理、AI深度學習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在提升天圳工程師技術能力的同時,也夯實了天圳在該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天圳一直聚焦于制造行業,會利用自己在OT方面的實力,與阿里云在IT方面的優勢,強強合作,為更多的客戶服務,并為他們帶去高科技的附加價值。”趙昊然道。
阿里云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嚴來琛表示,阿里云兩廣的生態業務無論是在銷售規模、人員投入還是同比增長方面,在全國各個區域里一直保持領先,“2022年,廣東區域有5家合作伙伴進入了‘億元俱樂部’,有35家合作伙伴業績規模達到了千萬級體量,近50家伙伴增速超50%。”
在2023年初,阿里云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向合作伙伴發出了一封信《以“進”之心,聚力數字新未來》。在信中,蔡英華提出產業互聯網是未來最大的機會,并表示產業互聯網必將催生出全新的生態合作機會和模式。
嚴來琛進一步表示,“正如蔡英華所言,我們會繼續攜手兩廣合作伙伴聚焦產業互聯網。未來,阿里云希望兩廣千萬級的伙伴數量能達到50家,并且我們會幫助50家伙伴實現行業及應用場景的創新與突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