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2.5億慢病患者,按照民政部數據,他們每年要在慢病治療上花掉3萬億。其中至少一半,曾經得到過大夫“少吃多動”的醫囑。可惜能遵守這份醫囑的人鳳毛麟角。
各種售價幾千上萬,“1周減5斤”“21天減20斤”的快速減肥法層出不窮,正是迎合了這種“我絕對堅持不下去”的需求——反正醫囑是正確的廢話,說明醫學對非手術減肥的幫助也很有限,那快速減肥再像智商稅也要試試了。
中國有大約一半成年人受肥胖的困擾,而大部分2型糖尿病、三高、肝病等疾病都是肥胖的直接后果。減肥比吃藥更有效,只是太費心力。10幾年來,減肥相關的人工智能數字醫療賽道玩家眾多,但真正進入大眾視野的,也不過只有心率表、體脂稱等寥寥幾種測量工具。精準的測量并沒有讓人們瘦下來,只是更焦慮了而已。
數星星的第一個AI產品星星減脂——心理干預減肥法
問題出在哪里?心理學界早有定論:胖人對食物的看法與瘦人顯著不同,也就是所謂的“甜食愛好”,“肥宅快樂”。甜食、可樂、奶茶讓人上癮,但它們畢竟和煙酒不同,它們對人情緒的影響,以及生理依賴,甚至都不是顯性的——沒有人會像吸煙者一樣,真的會因為吃不到甜食魂不守舍、抓耳撓腮、甚至感到身心上的痛苦。
明星們為了減肥,不僅僅需要營養師,也需要請一位心理咨詢師。在營養學盛行的當今,滿天飛的減肥食譜中,幾乎任選一個堅持下去,總能實現健康而美好的身材。而重點就是:大多數人堅持不下去,能堅持的小部分人,多半也沒胖過。
心理咨詢師的必要性,就是在每一個堅持不下去的瞬間引導你,鼓勵你,讓你把一個個健康的小tip變成習慣。總的來說就像是教小孩子刷牙:困了就睡當然很幸福,但是有良好健康習慣的成年人卻會覺得嘴里沒有清新的牙膏味兒就無法入睡,這就是心理干預的典型方式。
CBT,認知行為療法,是現代心理學最標準最具可控療效的心理干預法,廣泛用于減肥、運動、睡眠、戒煙和暴食障礙等習慣性心理問題。可惜CBT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做為1對1的心理咨詢,缺少足夠數量的合格的咨詢師,另外,大部分人無法接受上千元1小時的咨詢價格。
2020年開始,若干AI科研機構默默進入這個看似離商業化甚遠的領域,試圖通過AI學習CBT心理咨詢法,來提供一種每個人都能使用的產品。比如估值37億美元的Noom,一家美國的減肥手機APP,通過AI來替代其3000名在線減肥顧問的工作,促使其價值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長。
同樣在2020年6月,清華大學持股的凌華研究院,以其20年的醫療AI技術積累,進入人工智能CBT領域,經過2年研發,上千萬投入,成功上線了數星星健康的第一款產品:星星減脂。
星星減脂是一個小程序,它為用戶提供了標準的減肥計劃、體脂數據跟蹤、飲食打卡,為不知道該吃什么的人建立了健康飲食社區。而更重要的是,星星減脂設定了原子化的健康飲食小習慣,比如說吃飯的順序、時間、不要邊走邊吃等等。通過一套人工智能CBT程序,每天為用戶排查錯誤的習慣,并通過短視頻、動畫、收集游戲等方式進行精準細微的干預。
通過圍繞人們思維過程和思維模式的干預,讓人們通過改變這些小習慣獲得快樂,人們也就和健康食物發生了更好的關系——改變大腦比改變胃更有效。
在星星減脂的1100多位臨床試驗中,最令人吃驚的是其依從性:97%的人完成了2個月的計劃,形成了足夠其脂肪自然消耗的健康習慣。臨床用戶中,83%的人比以前吃的更多,100%的人沒有感受過饑餓,而91%的人成功減重超過7%,79%的人減重超過10%。
連續的體脂測量表明,她們每個人減掉的重量里,都有60%是脂肪。
2023年初,新冠疫情進一步促進了數星星的健康業務。慢病患者大大增加了新冠陽性的危害,甚至是重癥率和死亡率。大多數常見的慢病,2型糖尿病、三高、脂肪肝等等,都是高體脂率的并發癥,現階段解決這些慢病唯一的辦法就是增肌減脂。而這個辦法的最大難點是,如何從心理上接受和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甚至是愛上健康的食物。
人工智能CBT療法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很多人經歷一次陽性之后,都更希望在下一波疫情來臨前改善身體狀況,以緩解新冠陽性帶來的危險。
數星星健康的下一步,會把人工智能CBT引入更為寬廣的領域,除了減肥和上述慢病管理之外,還會推出戒煙、睡眠管理、焦慮癥、抑郁癥等多種心理問題的干預產品,使用現代科技,從全新的角度,為更多的人帶來幫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