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未名醫藥(002581.SZ)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587.96萬元,扣非凈利潤3566.37萬元,同比均有所下滑。但與此同時,公司營業收入相比利潤而言,僅出現5.84%的小幅下滑,整體產品銷售情況表現不弱。
業績支柱產品干擾素放量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神經生長因子產品收入同比減少。但2022年12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公司加大了抗病毒藥物的生產和市場供應,公司干擾素等相關藥品銷售顯著放量,預計將穩步改善公司經營業績。
市場人士分析,2022年公司營收雖有所下降,但產品結構正持續升級。據了解,未名醫藥業務主要由六大優勢板塊構成,其中最主要的三個板塊,即全資子公司廈門未名旗下的神經生長因子產品、子公司天津未名旗下的干擾素產品及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旗下的甲肝、流感、肺炎等疫苗產品。其中干擾素無疑是公司的業績支柱,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營收占比分別達到65.25%及73.95%。
2022年在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下,院內就診及非新冠疫苗接種需求均受到一定抑制,公司神經生長因子產品及疫苗產品銷售表現均短期受挫。而隨著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放開”以來,公司抗病毒領域的干擾素產品加速放量,尤其是用于兒科的干擾素噴霧劑產品銷售增長,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生長因子及疫苗的下滑。干擾素銷售額及營收占比的持續提升,一方面推動公司在抗病毒領域實現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公司業績對于參股企業北京科興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疫情防控“放開”,我國順利度過新冠感染首輪高峰期,院內就醫及非新冠疫苗接種正迅速回歸常態,公司旗下神經生長因子產品及北京科興的疫苗銷售也有望觸底回升。同時,各地雖經歷了疫情放開后首輪新冠感染高峰,但參考海外疫情發展進程,我國大概率仍將經歷后續多輪的變異株感染,2023年抗病毒藥物或將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2023業績有望觸底回升
在抗病毒藥物領域,干擾素一直是廣譜抗病毒的經典用藥,未名醫藥子公司天津未名則是國內最早從事基因工程干擾素產品開發及制造的現代生物制藥企業。在抗病毒領域,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為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劑(商品名:安福隆)及市場上唯一的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商品名:捷撫)。多年以來,天津未名持續致力于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并已建立起符合國際cGMP標準的現代化生產車間,目前擁有國內規模最大且全由進口設備組成的干擾素凍干粉針劑和預灌裝玻璃注射器裝注射液生產線,在業內實力領先。
在過去二十年里,干擾素在全球范圍內由不同冠狀病毒引發的SARS及中東呼吸綜合征等疫情的抗擊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近三年來的新冠疫情的抗擊中,重組人干擾素-α作為廣譜抗病毒藥也被納入了衛健委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第1至8版推薦用藥行列,尤其用于用藥選擇較少的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此輪新冠疫情推動下,市場普遍對干擾素的發展前景抱有充分的期待,多家企業均積極投入研發,如2022年期間,科興制藥旗下三個干擾素產品獲批開展臨床,特寶生物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于今年1月也已獲批臨床。未名醫藥旗下產品在干擾素市場中步伐領先,有望率先受益疫情防控放開所帶來的需求增量。
值得關注的是,在兒科治療中,噴霧劑型以較高的患者依從性及藥物可及性廣受歡迎。據了解,公司擁有目前市場上唯一的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商品名:捷撫)。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該干擾素噴霧劑產品被納入了多地疫情防控藥品臨時應急采購范圍,也與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劑一同被多個省市納入應對新冠病毒的主要儲備藥品,充分體現出市場對于公司干擾素產品及劑型的認可。
此外,未名醫藥新任管理層正在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公司和北京科興的關系也有破冰的信號,1月30日晚間,未名醫藥披露,在2021年,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起訴公司聯營企業北京科興解散 ,但是公司撤回了該訴訟,且表示“本案相關訴訟原因不適用,本著各方共謀發展?;ダ糙A的宗旨”,這有利于公司和北京科興建立良好商業合作關系。
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放開”,公司旗下神經生長因子產品及疫苗板塊收入有望逐步恢復,同時干擾素銷售的景氣度也將延續。隨著后疫情時代市場恢復,產品結構優化為公司業績增長筑牢基礎。公司歷史遺留問題也在逐步解決。2023年,未名醫藥業務經營或將觸底回升,在業績上更為亮眼的表現值得期待。(齊和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