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應用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正在引進并應用手術機器人,并將其作為提高醫院臨床價值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目前國內行業熱點集中于腔鏡類、骨科類機器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政策持續加碼以及企業研發不斷投入,有機構預計2030年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到86億元,相比于2020年約2.88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近29倍,處于綻放前夜。
手術機器人的歷史始于1985年創建的PUMA560,該機器人可更精準地進行神經外科活檢。2000年,達芬奇手術系統獲FDA批準,該系統最初用于治療前列腺癌,并越來越多地用于心臟瓣膜修復及婦科手術,其他術式的手術機器人于2010年代開始迅速涌現,如脊柱、關節置換及泛血管手術的手術機器人。未來,隨著人工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及5G通訊的進步,手術機器人有望擴展到更多的外科專業并實現更高的手術精準度、靈敏度及智能遠程控制。
從細分市場來看,手術機器人現在主要用于五個快速增長的主要外科領域:腔鏡手術、骨科手術、泛血管手術、經自然腔道手術、經皮穿刺手術。就國內而言,目前行業熱點集中于腔鏡類、骨科類機器人。
以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例,雖然目前在國內外的占比和應用率還不高,但曾被業內專家稱為“骨科醫生的好伙伴”——骨科手術機器人可根據醫學影像建立三維模型,與實際病灶、手術工具進行坐標系配準后,輔助醫生開展導航手術治療,能夠更快速精準地規劃手術路徑,提高安全性和手術效率。
2020年7月登陸科創板的天智航有“手術機器人第一股”之稱,從公司發布的公告可管窺骨科機器人發展的前景:
一是市場需求的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脊柱領域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骨科手術機器人可由醫生遠程操作,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并可準確到達病灶、讓切口微小、提高穩定性。
二是政策的持續加碼。手術機器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呼聲不斷,此前天智航研發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所支持的手術和一次性骨科手術機器人配套耗材首次納入北京醫保支付范疇,對骨科機器人的推廣無疑是重大利好。
三是企業對研發不遺余力的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天智航研發投入合計8032.8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95%;研發投入占同期營收的比重達到95.33%,占比較上年同期增加28.65個百分點。
據悉,自公司設立以來至2019年末,天智航產品累計實施5371例手術。而僅在2022年上半年,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的手術數量就超過5000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骨科手術機器人累計開展手術數量超過3萬例。
據機構測算,預計2030年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滲透率分別為8.2%和12%,對應手術量分別為191萬例和42萬例,單手術耗材費用均價穩健下降至1萬元以內;預計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為86億元,相比于2020年約2.88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近29倍,處于綻放前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