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沐浴著冬日暖陽,走進廊坊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區北區第一中學項目施工現場,可以看到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外部裝修也已經基本完成。目前,全面進入精裝飾階段,室內吊頂、擋煙垂壁安裝,防火卷簾門安裝,教室燈具安裝,屋面格柵安裝,室外透水磚鋪裝,圍墻砌筑緊等室內、室外裝飾正在有序推進中。
與此同時,在36班小學正在進行室內吊頂、地磚鋪設,擋煙垂壁安裝,欄桿扶手焊接,室外透水磚鋪裝,綠化喬木種植,教師燈具安裝,橋架安裝的施工;24班小學正在進行室內吊頂,外墻裝修,欄桿扶手焊接,屋面格柵的施工。
2022年以來,廊坊臨空經濟區加快建設臨空一中、臨空一小、臨空二小等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全力推進九州綜合醫院等醫療惠民項目,高標準推進臨空家園回遷區建設。
據了解,廊坊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區北區學校項目包括24班小學、30班中學、36班小學三所學校,由中國二冶集團承建,融合傳統書院文化理念,傳統教學基因與建筑空間結合,各具特色、和而不同。24班小學從空間尺度這一視角出發,與城市整體空間形態相呼應,將自然景觀與學校建筑相結合,以“禮”字作為城市軸線,豎直穿過航安公園、市民公園,使其“前后有春意”,綠色帶動視覺效應,前后筑造生態屏障,營造美好生活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30班中學以橫軸劃線,通過獨特設計讓退臺與公園形成了互相的看與被看的關系,讓學校作為公園的綠色延續,從建筑臺面遠眺東側綠色公園,可以放松精神,緩解視力壓力。學校行政樓與校園大門齊平,在同一儀式軸線,面向城市公園,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36班小學以豎軸貫穿飛興公園,與24班小學平行,與30班中學垂直。校園通廊交錯,文化活動設施圍繞四周,與城市其他基礎設施首尾呼應。三所學校交相呼應,呈現三角形狀,建筑顏色以暖色調為主,營造舒適安逸的教學環境。
科技賦能建校園,智慧教育入校園。航空物流區北區學校項目以智慧工地監管平臺為中軸線,施工現場穿插人工智能、傳感技術、智能終端等技術,以勞務實名制系統、揚塵噪音監測系統、特種設備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為保障,進行全閉環管理,提高施工過程中的進度與效率,全面提升工程監管水平,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依靠智能科技優勢,將校園一卡通、校園基礎網絡、多媒體教室課堂、家長互聯等多方面相互結合,實現“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育管理、資源、分析公共平臺的互通交融。此外,24班小學、30班中學、36班小學三所學校致力于打造綠色屋頂、生態植草溝,將多層次綠化體系植入校園,構造海綿校園,運用空中樓梯設計增加學生活動的趣味性,聯系上下樓層,加強學生交流,將無限的創意代入學校的設計之中,從而實現智慧校園、綠色校園、活力校園,營造積極向上教學空間,充分滿足廊坊臨空經濟區教育需求。
“在三所學校建設中,項目部嚴格把控安全質量,采用圓柱支模加固主體結構;二次結構內墻均采用BM輕集料連鎖砌塊,輕質高強、保溫隔熱性能好。截至目前, 36班小學、24班小學、30班初級中學,裝飾裝修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完成86%,園林綠化工程完成74%。”中國二冶集團航空物流區北區學校項目負責人劉鑫宇介紹說。
2020年5月,廊坊臨空經濟區三所學校建設項目開工。兩年多以來,項目部不畏困難,積極搶抓進度,科學施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三所學校的風雨操場、報告廳,跨度最高達到21米,高度最高達到9.5米,施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項目部不畏困難,采用科學的手段,利用PKPM安全計算軟件,逐根梁,逐塊板,進行分析計算,同時考慮現場實際情況,結合現場施工特點,對模板支撐體系進行優化,滿足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又保證了現場實操性。最終完成編制的高支模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得到了集團公司方案審批領導及外部評審專家的一致好評。當前30班中學風雨操場、報告廳已施工完成,施工整體質量較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