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大灣區可持續金融發展,共建可持續金融生態,首屆大灣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峰會(峰會簡稱“GSFS峰會”)于2022年11月16日在深圳拉開帷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本屆峰會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社會價值投資聯盟聯合主辦,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承辦,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首席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峰會以“綠色助力大灣區建設,金融創造可持續未來”為主題,設有一場主論壇及四場平行分論壇。峰會集理念引領和前沿實踐為一體,邀請國內外百余位國內外可持續金融知名機構代表齊聚現場,分享對可持續金融的前瞻性思考及實踐,帶來觀點碰撞與思維激蕩。
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王平出席本屆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以下內容根據王平在本屆峰會中的演講精編整理。
一、“中國式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成為當今世界使用頻度最高的概念之一,為什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思想。何謂“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解釋道: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個概念和思想的提出正是為了回應現代化道路上的可持續問題。
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對中國近40年現代化實踐的反思、對全球現代化模式的總結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基于傳統的認知、沿用傳統的模式來實現的現代化是完全不可持續的。
全球性的日益擴大的貧富分化,以及由此導致的文化沖突和人們的精神失衡——是社會的不可持續;
傳統發展模式對環境的破壞,導致在全球頻繁出現各種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是環境的不可持續;
過度的脫實向虛導致經濟的衰退——是經濟的不可持續。
阻礙人類社會現代化可持續進程的正是“現代性”這個概念。所謂現代性,其實就是單一性,主要表現為科學主義、增長主義、消費主義。科學主義認為科學可以解釋并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任何問題,表現為對科學的迷信和科學的形而上學;增長主義則認為經濟的增長是社會發展的唯一道路,個人對資本增殖無限度的追求,國家對GDP的單一追求,都是增長主義的思維;而消費主義則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代名詞。可以說,人類當下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都是這類“離開社會談價值,離開人文談發展,離開可持續談增長”的價值觀導致的。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尤其具有深遠的意義。
那么,“中國式現代化”何以走出現代性困境,也就是說何以超越不可持續呢?黨的二十大報告也給出了方向:這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理解,“人民”就是“社會”的政治學概念。如果我們翻開世界上所有現代政黨的黨章或政治主張,“人民”兩個字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大家都熟知的林肯的演說: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這足以證明“人民”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普遍價值的概念和社會發展目標。只不過在現代性的影響下,人民這個概念被資本這個單一性概念消解了。
人民的才是可持續的。不能離開人的發展、人民的獲得感談增長。報告提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寫照,也是社會價值創造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
社會的才是可持續的。在友成的定義里,社會價值是由“社會”和“價值”兩個詞組成的,價值的對象是整個社會,即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要為全體社會成員帶來共同的利益。它必須以實現社會整體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目的。這個價值是通過創造性勞動獲得的,社會的人是價值創造的主體,也是價值實現的主體。
因此也可以說,“市場”是“社會”的經濟學概念。社會的人構成了市場主體,市場選擇機制需要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參與才能形成。近些年出現的“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未消費市場”、“下沉市場”的目標就是要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只不過這些概念僅僅把社會大眾看作促進增長的工具,而不是反過來,增長的目標就是為了社會大眾,滿足人民大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是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
二、社會價值投資就是可持續發展金融
“社會價值”“社會價值投資”“三A三力”是友成基金會這么多年來一直在不斷研發和倡導的思想以及實踐的工具。圍繞這些概念產生出的思想、理論和工具,已經開始影響到了更多的人、組織和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會見航天科技人員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我發現這恰恰就是我們提出的三A三力,也就是Aim——目標理想驅動力, Approach——解決方案創新力,Action——行動效益轉化力。
所謂目標理想驅動力,強調的是社會目標導向,以解決社會發展中公共性、公平性和緊迫性相關的人類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是創新的動因。其中公共性指的是社會問題或需求涉及的人群比例和規模;公平性是問題涉及人群的社會福利和權利與社會平均水平的相對關系;緊迫性是指問題造成的生命、環境、財產的影響和危害程度。
所謂解決方案的創新力,則是以創新的機制、路徑和方法,通過制度、模式和技術創新,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提高達成目標的效率。
所謂行動效益轉化力強調將使命轉化為組織的目標,并將創新的解決方案轉化為組織和團隊的執行能力,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社會可持續進步的雙重效益。
正是基于社會價值的基本思想以及上述這三個基本要素,友成基金會研發了多套分別針對社會創新型企業、公益組織、公益項目和政府的社會價值評估模型,并且開發了“三A三力”評估網絡工具。社投盟對上市公司進行的社會價值評估和排名,就是在這個邏輯框架基礎上進行的。
為什么要對上市公司進行社會價值評估呢?
首先,我們倡導傳統的商業企業,將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從一種外部責任轉化為一種內部使命。
其次,是引導投資者關注那些具有偉大使命的企業,使這些有遠大使命的企業獲得更好的溢價,讓社會共同陪伴偉大企業的成長。
第三,企業是現代經濟最主要的價值創造主體,而上市公司是企業部門皇冠上的明珠,通過長期的研究,我們發現在社會價值創造和企業價值之間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這一發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認知,從而推動社會價值創造的全面發展。
社會價值投資是社會價值創造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且是決定性環節。這一點在座的各位并不難理解。社會價值投資不同于建立在企業社會責任這樣一種被動思維之上的責任投資,社會價值投資也不完全等同于其對象一般是小而美的社會企業的影響力投資。
我們提出:社會價值投資是一種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價值投資,其價值的構成發生了改變。社會價值投資所青睞的企業,其社會價值創造是通過企業的經營活動來為社會提供包括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三個方面的正面效應的總和。企業的社會價值,不僅僅包括其產品的使用價值,而且包括其對人的認知和行為帶來積極正向的改變:比如對人的消費習慣帶來改變,或有助于社會資本的形成,或有助于環境的改善。而這一切的結果就是促成可持續。我理解,這也正是可持續發展金融的目的所在。
我們倡導社會價值投資,就是提倡以社會價值作為市場資源配置的價值引導,探索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個方面的跨界合作、協同創新的投資模式,引領善良資本進行社會價值投資,打造一個全新的社會生態系統。我想這也應該是可持續金融的一個重要命題。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2013年,在深圳第十五屆高交會上,友成基金會聯合氣候組織、綠色實驗室倡導社會價值投資,這是社會價值投資這個概念的發端;
2014年,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的“社會價值投資國際研討會”上,我倡議籌建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同時提出社會價值評估“三A三力”框架;
2016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友成基金會協同其他十幾家機構,共同發起創立了“社會價值投資聯盟”。
2017年,以“三A三力社會價值評估體系”為基礎,社投盟開發出了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標準體系,并于同年推出《發現中國:上市公司社會價值義利99》報告,至今已經連續發布6年。
2019年,在馬蔚華主席的推動下,仍以這個評估標準體系為基礎,成功地推出了“ETF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基金”,這標志著在中國有了社會價值投資的第一個基金產品,這或許可以看作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史上早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三、關于可持續發展金融的幾點建議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場景中,深圳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就有了開創性的使命。對此,我有以下設想和建議,提出來供在座的,和關心深圳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的朋友批評和討論。我能想到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方向和議題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如何改變傳統金融的底層邏輯,從僅僅關注金融資本的增殖,到關注包括社會學意義的社會資本、以及環境學意義上的環境資本,并且這種包括不是簡單的納入,而是有機的結合;
第二,如何改變價值判斷和認定的標準,即如何建立包括三大傳統報表變革在內的社會價值投資標準;
第三,是否應該用“企業社會價值報告”替代現在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我理解,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被動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社會對企業的底線要求,是社會加諸的外部要求,對企業來說像是一種成本付出,因此它本身就不是一種內生的可持續的思維。而社會價值則是一種價值創造的思維,它包含了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的價值創造,這個價值創造過程完全是在企業的主營業務當中就應該實現的,它不是“先發展后治理”或者“先傷害后補償”的思維——也就是說,用主動的社會價值創造思維來代替被動的責任補償原則,讓社會價值創造成為企業的內生性需求;
第四,如何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服務,因為中小企業更加具有社會性。和這個議題相伴的是如何開發出一套機制(包括標準)來認定那些真正具有創造力的中小企業;這套機制所依賴的,有可能不僅是技術的力量,而且還有創新的社會網絡的力量。
這四個方面涵蓋了金融的底層邏輯、投資方的社會價值投資標準、企業端的社會價值創造思維、以及眾多具有社會價值創造能力的中小企業,這幾乎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
這些想法由來已久,但在傳統的思維中,這些議題似乎都是天方夜譚;而放在“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新的巨大的歷史空間中,放在深圳這個具有創新傳統的城市里,這些想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覺。
我還認為,雖然是“中國式現代化”,但其成功的經驗對全球也同樣具有借鑒意義,正如當年的“深圳經驗”,對全國的改革開放都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所以,我期待深圳的“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成為一個新的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王平發表致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