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兒女家家戶戶“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刻,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春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民俗和濃郁的年味。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寓意過年、新年,增加節日氣氛,象征著喜慶歡樂、和對新的一年生活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新年新氣象,做為中國顏色,紅色的春聯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正在引領新的國潮。
由北京天時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時基金”)參與投資出品的故宮文創項目即以春聯為載體,賦予春聯更多的文化元素,通過對當下文化語境的把握,用現代人的審美和設計風格賦予春聯更多的內涵,讓春聯更加值得玩味,讓曾經只歸屬于博物館、高不可攀的宮廷春聯走入尋常百姓家,文化創意的生活化和產業化是文化傳播的必要手段,只有傳統與時代的融合才能激發春節新的生命力,讓人們更好的感受濃濃的年味。
2023年是農歷癸卯兔年,天時基金出品的故宮文化創意春聯套裝,將帶你重新尋找、體驗紫禁城賀歲慶新、迎祥納福的傳統中國年味。套裝內有春聯、橫批、福字、門神、春條等,每一樣都大有來頭。春聯取自現懸掛于故宮壽康宮、乾隆帝御筆所題五言:“光華呈愛日,仁壽遍和風”,為了還原原作高貴雅致的氣派和質感,采用先進的文物復刻工藝,選用大地紅手工宣紙;橫批則是乾隆皇帝題的“春集萬福”;春聯套裝內還有1幅康熙帝御筆福字斗方;套裝內搭配的門神,即以故宮博物院館藏“金瓜將軍武門神”為原本,經過藝術化再創作后,演繹成為鎮宅迎祥的”守護神”,福筒內的福字紅包套裝,取宮廷“饋歲”之意,把紫禁城的祥瑞一同裝進你的紅包。
相聲大師馬三立曾有一段《開粥廠》,其中說到年貨,張口就是:“掛錢一百張,街門對、屋門對、灶王對、橫批、福字、春條全份……”馬先生這一口,你一聽就能聽到過去人的講究,除了貼對子、橫批、福字,還要有春條,才算全份。為此,春聯套裝內附裝宮廷賀歲春條,在祈福迎祥的同時,增加年味。
套裝內最大的亮點當屬收錄的《梧桐雙兔圖》復刻品,圖中高大的梧桐樹下,兩只肥碩的白兔愜意地在草地上嬉戲。雙兔寫實,造型準確生動,皮毛以細筆--畫出,具有柔軟的質感。兔目用白色點出高光,令眼神活靈活現頓生神采。山石以折帶筆方正寫出,于堅硬中見峻峭之美。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注重冷暖色調的對比。受到了西洋繪畫技法的影響,整幅作品大氣秀美、富麗堂皇,具有康熙朝宮廷繪畫的風貌,既可以仔細品味名作之風貌,又可作為鏡芯裝飾居室,增添兔年之靈氣!
據悉,該產品外包裝設計為古體新春賀信樣式,還可以定制受贈者的名諱,意為將來自紫禁城的祝福送給親朋好友,向對方表示至高的新春祝愿。產品的材質特別選用高檔宣紙,還原手書質感,既可張貼,也可裝裱配框長期懸掛。靈活多樣的用途與精準的聚焦春節禮品檔期,不僅增添了年味,還可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可支持企業批量定制,既有關懷又很大氣。可以說,故宮文創春聯套裝復活了沉睡的文物,拉近了歷史傳統與民眾的距離。
鄒智廣先生作為天時基金的創始人,對故宮文創春聯項目高度評價并長期看好以春節為載體的文創市場:“春節是萬億級的市場,春節是傳統文創產品走向大眾的最佳途徑,春聯作為春節的一個重要元素,不僅可以一定程度滿足人們對傳統春節回歸的需求,同時還可撬動春節傳統市場的無限機會”。
以春聯為代表的傳統文創產品秉持著實用性、美觀性、文化性、獨特性、趣味性的原則,保留原型文化要素,在延續原作藝術風格,更多觸及真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而展現真實的傳統文化美感,激發大眾對于傳統的尊重和喜愛,從而跨越時空和人們進行情感的溝通和共鳴,才能真正發揮持續而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天時基金的文創春聯作為文物的復制或改良版,基本保留了原作的內涵和精華,在彰顯傳統文化的美感和博大精深的同時,也可以激發中華兒女對于文化身份的回溯和認同。文化創意產品本身也承擔著社會教育和文化傳播的職責,近年文化創意產品的火爆,從側面印證了人們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視、復制和創新,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同時也可以累積社會文化資本。
從早期在單品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靠顏值和趣味吸引消費者,到如今潛移默化的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向社會傳遞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可以說國潮之風,起于青萍之末,如今正在超越純經濟的消費層面,向消費者的情感價值和精神層面發力。現在的國潮,已經可以泛指廣義上的某種消費概念,以文創、游戲、影視等精神消費為代表,超越物質層面的消費范疇。
無論是故宮文創還是其它傳統IP策劃,都是在尋找一條傳統文化的全新探索,如何讓這些冷冰冰的文物和傳統,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一直是天時基金在探索的課題。曾經的先人生活日常和所思所想,傾注從古至今無數匠人心血的精美作品,具有獨特韻味的禮儀和習俗,以及沉浸在歷史長河中的一草一木,撩動著人們的好奇心。鄒智廣先生認為,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再結合時代科技等手段,讓傳統可以與年輕人對話,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有趣和力量,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創項目。
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需要激發引導,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需要文創產品這樣的載體。文化的傳承是通過教育和學習,對傳統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濡化,盡管文化產業的投資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但是這種文化資本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在增值的。天時基金投資的以春聯為代表的文創產品改變了傳統文物沉睡的狀態,為其注入了時尚創意,重新煥發其強大的生命力,有望成為全新的消費熱點。當今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領域中來,由于價格適中、實用美觀、新奇潮流,文創產品成為他們消費發重要選擇之一。
天時基金長期關注、參與文創產業的發展,目前也已建立成熟完善的文創產品孵化體系。已與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達成戰略合作,將文化創意同產業相結合;已與多個設計研究室達成深度合作,廣泛征集創意想法和作品,尋求商業落地的模式;發展和拓寬和知名品牌的合作,生產更多兼具文化價值和品牌效益的文化創意產品,更好地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提升產品質量和滿意度。同時天時基金主動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3D打印等信息技術,結合館藏文化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消費者需求更深入地融合,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產品。
鄒智廣先生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天時基金將通過戰略咨詢、財務支持、投融對接等方式,為文創項目提供全周期服務,真正培育、扶持一批以新國潮為目標的文化企業,培育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新國潮產品,煥發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情。”最近幾年新國潮的興起,正是因為有很多這樣擁有傳統文化情懷投資人的努力,資本一樣也是可以有溫度的,只有抱著初心去發現美好,去創造美好,世界也才會更加美好。
在“十四五”規劃及數字文化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門通過包括文化金融在內的文化經濟政策為文化產業復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為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傳統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相關政策措施指引下,新國潮必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國潮從偏重實用角度的功能價值,再到情感價值和精神層面的強化,這一切與時代背景、消費人群等密不可分。從品質到技術上,都在實現全面升級的道路上。而隨著Z世代活躍在消費市場上,他們成為了國潮的主力用戶群。Z世代擁有很強的文化自信,他們渴望擁抱傳統文化、展示文化自信,這也賦予了國潮新的生命力。隨著文化自信建設的深入,以民族文化為內涵、以文化自信為動力的國潮風將愈發給力,將讓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新國潮成為更多人的日常。
自2016年以來,天時基金始終探索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的融合之路,可為新國潮發展提供投融市場服務、新經濟資源網絡、深入的行業洞見以及戰略發展建議等,以故宮春聯文創為契機,天時基金未來也將持續深耕文創產業,挖掘文化產業豐富資源,以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活力,重拾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情,喚起人們的文化自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