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中之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環保是鋼鐵企業的生命線,實現超低排放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漣鋼堅定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到2035年推動企業全面達到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目標。”11月初,湖南鋼鐵集團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簡稱“漣鋼”)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嚴立新表示。
打造綠色鋼廠,走低碳發展新路
鋼鐵業由于流程長、產污環節多,依然在眾多工業行業中屬于排放大戶。
鋼鐵業內人士稱,2022 年,鋼鐵行業在面臨能源環境約束趨緊、原輔料資源波動加大且持續高位運行等難題,環保治理、能耗“雙控”成為鋼鐵行業發展的硬要求,綠色低碳發展將是鋼鐵行業未來必須持續推進的重點任務。
“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鋼鐵工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命題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鋼鐵行業‘雙碳’目標的實現,要有理性、客觀、清醒的認識。”中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在2022(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如是表示。
今年8月,中鋼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基本完成主體改造工程的鋼鐵產能已近4億噸,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投資超過1500億元。
隨著《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陸續出臺,國內越來越多類像漣鋼這樣的“綠色鋼廠”響應國家和行業號召。
進入漣鋼廠區,天藍水清,花紅草綠,綠色鋼廠的氣息撲面而來。2021年,漣鋼按超低排放標準要求,投資12億元實施4.3米級焦爐環保升級改造工程,配套建設干熄焦、備煤、煤氣凈化、煤氣深加工、除塵、脫硫脫硝等生產輔助設施和公用設施。
漣鋼副總工程師鄭慶表示:“我們堅定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基于三點:一是鋼鐵工業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戰場,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鋼鐵行業責無旁貸。二是市場客戶的需要,下游市場客戶對碳排放指標提出明確標準,鋼企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將獲得未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三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環保治理、超低排放等‘硬杠杠’關系到企業的生死。達標則生,不達標則死。鋼企應提前謀劃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減碳、低碳技術發展。”
“加快推進低碳轉型,實現超低排放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低碳綠色的新征程上,漣鋼統籌發展與綠色低碳二者關系,公司工藝研究、新產品開發、低碳轉型等方面正迎來新的突破。”嚴立新表示。
源頭減排,為綠色發展儲備動能
漫步漣鋼煉鐵廠區內,道路兩旁樹木蔥郁,綠草如茵……陽光下,紅色的廠房、藍色的管道通廊相互對映,綠色低碳成為漣鋼的鮮明底色。
鄭慶認為,科技創新是統籌推進行業生產力提升與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所在,發展低碳技術是鋼鐵行業實現大規模減污降碳的重要途徑。
隨著綠色低碳理念的普及,鋼鐵行業已形成行業共識: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根本途徑在于低碳技術進步,核心是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和技術推廣。
深秋里的漣鋼鋼鐵研究院里,桂花飄香,鄭慶的辦公室坐落其間,他透露,同樣生產一噸鋼,用廢鋼生產出來的一噸鋼比用鐵礦石還原生產的一噸鋼,可以降低70%的碳排放,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成為鋼鐵行業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路線之一。
我國絕大多數鋼企采用“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生產。隨著鐵礦石資源和焦煤價格高企及節能減排壓力加大,高爐鐵水的生產成本逐步提高,這為高廢鋼比高效轉爐短流程提供了技術驗證窗口。
近年來,漣鋼注重從源頭降低碳排放,先后圍繞改善原燃料結構、降低煉鐵燃料比和煉鋼鐵水單耗探索節能減排技術,效果顯著,特別是降低煉鋼鐵水單耗,提高廢鋼比走在了全國前列。
漣鋼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負責人透露,目前,漣鋼在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領域摸索出了新路子。漣鋼的廢鋼比達到了30%以上,遠高于行業15%的平均水平,在減排降碳走在了行業前列。
2019年漣鋼廢鋼用量不到200萬噸,而到2021年廢鋼用量接近400萬噸,成為國內走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路線比較成功的鋼企之一。
“2019年以來,漣鋼開始進行鋼鐵料結構調整,提高廢鋼比,降低鐵水單耗,廢鋼比由10%提高到30%時,轉爐冶煉大部分技術經濟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漣鋼副總經理鄧必榮表示,在當前環保、低碳、綠色發展背景下,漣鋼探索出的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經驗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上述鋼鐵行業人士認為,“雙碳”目標會推動鋼鐵行業發展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同時要求鋼鐵行業盡快研發推進新能源冶金技術。
高爐燃料消耗一直鋼鐵企業的碳排放大戶,漣鋼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在保證高爐高效地前提下,鐵前工藝團隊自我加壓,將燒結礦固體燃料單耗、高爐燃料比、煉焦耗熱、熱風爐耗熱等指標降低,高爐固體燃料消耗水平領先行業。
漣鋼生產管理部鐵前技術辦公室主任余治中透露,2021年漣鋼噸鋼礦石消耗、噸鋼CO2排放分別較2016年降低26%、19%,噸鋼碳排放比國內平均水平低15%。2021年漣鋼入爐焦比在中鋼協排第2名,穩居鋼鐵行業前列。
鄧必榮坦言,“漣鋼以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推進低碳冶煉技術、節能降耗技術、能源綜合利用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真正做到協同減污降碳。”
擘劃藍圖,凝聚低碳轉型合力
當前,多家鋼企已明確“雙碳”時間表和路線圖,爭做碳達峰、碳中和先行者,低碳轉型已成為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鋼鐵行業效益下滑,對于鋼企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開展低碳轉型探索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這絲毫不能動搖漣鋼推進產品結構向高端躍升,探索一條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嚴立新表示,為培育未來核心競爭力,漣鋼將推出質量戰略2.0版規劃,為質量效益型、綠色低碳型發展擘劃藍圖。
俯瞰漣鋼廠區,一灣碧綠的漣水河宛如綠色絲帶纏繞在鋼城的腰際,綠色漣鋼成為婁底制造業低碳轉型發展的一張名片。
圍繞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漣鋼一方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經營體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物綜合治理,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另一方面開展產品生態設計和生命周期評價,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以綠色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推進深度減碳。
以漣鋼布局的硅鋼產業為例。隨著國內能源結構的挑戰、能源互聯進一步加強,能源市場拉動了高端取向硅鋼需求快速增長。高等級取向硅鋼廣泛應用于各類高能效變壓器的制造,可大幅降低輸配電網絡損耗。
漣鋼在硅鋼領域持續投入十多年,目前已成為了國內硅鋼基料的最大供應商。漣鋼冷軋硅鋼項目預計2025年初建成投產,主要定位中高牌號無取向硅鋼及取向硅鋼。
鄧必榮預測,“硅鋼項目建成后具備100萬噸的硅鋼產品及冷硬卷的供應能力,公司硅鋼產品將加速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
2021年,漣鋼累計研發新產品49個,新增替代進口品種 17個,高端品種比達到35%。漣鋼研發的超薄規格耐磨鋼應用在自卸車上,實現自卸車車廂減重40%,有效滿足了低碳化需求。
另外,漣鋼推進工序余熱及蒸汽回收發電,以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打造“綠色鋼廠”。漣鋼持續提高能源利用率,生產過程產生的余熱、余壓、余氣100%用于發電,并系統性對公司的電機、水泵、風機進行節能高效化改造,目前公司日自發電量已突破880萬千瓦時,比2016年增長50%以上。
“節能減排帶來的不但是綠水青山的工作環境,也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鄭慶算了一筆賬,漣鋼經過持續投入,已有煤氣發電機組9臺和余熱余壓發電機組8臺,去年漣鋼日均發電886萬度,余熱、余壓、余氣得以較為充分的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但漣鋼去年日均外購電仍超過500萬度,月均外購電成本一億元以上。
面對未來低碳轉型的挑戰,嚴立新坦言,“漣鋼將牢牢把握綠色發展重要主題,培育未來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地推動超低排放改造,堅定不移地實施節能降耗,堅定不移地促進低碳轉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