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李淵澤曾無數次與八卦樓對望。
坐落于廈門鼓浪嶼上的八卦樓,宛如百年歷史的縮影,越過鷺江,與廈門島內高聳矗立的樓宇遙遙相望。
時刻保持富麗清秀的面貌,使得八卦樓成為鋼琴之島上最為人稱道的建筑之一。這個國內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融東西方風格于一體,跨越時空,與鼓浪濤聲浪漫和鳴。
鮮有人比李淵澤更明白,八卦樓是如何遍覽歲月萬象,而保持這一份經久不衰的古典美。
國慶假期,李淵澤陪伴在八卦樓身邊時,仍時?;叵肫?,他與這位“老朋友”的曲折故事。
△鼓浪嶼上的八卦樓
重磅驚喜,壓力備至
“去鼓浪嶼‘主持大局’吧!”
2021年10月,李淵澤剛完成思明電影院的改造項目,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放個假,就被這份大大的驚喜攪得忐忑又興奮。
2021年8月,世界文化遺產核心要素之一——八卦樓的修繕提升項目由國貿地產旗下建設開發公司代建,工期約為1年。
這是鼓浪嶼在申遺成功后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修繕提升項目,修繕工作順應了世界遺產保護的原則,對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重大意義。
△厚實的八卦樓工程文件
在此之前,李淵澤雖然接手過大量修繕項目,其中不乏城市重點建設工程,包括影院改造、學校代建等,可這次與以往全然不同。
天知道,能夠和世界遺產文物實打實接觸,是多么令人振奮的事!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李淵澤仍難掩激動,“那一瞬間仿佛能感受到,自己被注入了滿腔熱血”。
他從辦公室的座位上忽地站起來,焦灼地踱步,又忽地坐回去,來來回回瀏覽著公司下發的相關工作通告。身邊的同事都忍不住打趣,他像個在醫院慌慌張張等待妻子分娩的“愣頭青”。
深吸了幾口氣,他很快冷靜下來進入工作狀態——
他先是仔仔細細地閱讀一整個壓縮包的項目文件,高亮標注出要點,打開網頁,熟練飛快地檢索著大量的資料。從福建省對文物修繕的“6項規定”,到從前相關的文物建筑工程案例,電腦里分門別類儲存著許多與八卦樓相關的文件夾,內藏數不清的文檔。
他時刻提醒自己,自己在文物修繕上經驗不多,“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他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先學理論,再運用到實踐。
這樣的信念貫穿他投身八卦樓修繕的一年中。一邊跟文物專家討教,一邊參加公司團隊的培訓,“邊做邊學”,精益求精,已成他的工作常態。
△李淵澤與團隊成員開會
史貌難固,過關斬將
開始進入工程執行階段前,李淵澤便遇到了第一塊硬骨頭:籌備。
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業主都高度重視八卦樓的修繕工程,對工期和質量要求極高,希望能又快、又好向社會重新展示八卦樓的歷史風貌。
作為代建管理團隊領頭人,李淵澤身負多方期許和工期壓力。
7天!這是給他牽頭多個參建單位,制定總進度計劃的時限。
提前梳理、預判文物修繕項目的特點及重難點,確定關鍵節點目標,以全景計劃為綱,建立例會、檢查、溝通協調機制,建立材料、工藝現場交底等制度,落實各項管理動作……大至和省市文物專家開會研討,小至檢查每一份收集而來的老舊照片以作參考。
李淵澤有一本長年攜帶的工作筆記本,灰黑磨砂的封皮,看上去嚴肅又不失質感,像他本人一樣。
筆記本里的每一頁都是不平整的,勁道的字跡密密麻麻平鋪在上,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清單和記錄。數不清的各種細節任務,連路過的同事看到都會下意識覺得頭疼。
即使在家中,他也總是在電腦前伏案。
他的家人也數不清到底有多少次,他剛在餐桌前坐定,“叮叮叮”——微信消息又忽然蜂擁而至,于是他“噌”地一下就跑回房間里埋頭處理公事。
△李淵澤的工作筆記本 △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
然而,事情遠比他預想得更復雜,籌備之后,硬骨頭接踵而至。
歷史帶給了八卦樓厚重的閱歷與沉著的底蘊,卻也遺留下來諸多疑難雜癥。
廈門春季多雨,李淵澤帶領團隊正在排查八卦樓建筑里外多處的積水滲水。
他們在此已經花費大量精力?;趯ξ奈锏谋Wo,無法就滲漏點直接開鑿探查,只能趁著下雨的日子,每天派出專門小組,在總建筑面積約 6300 平方米的八卦樓內外一處又一處地進行試驗,以尋根究源,制定最佳的解決方案。
這一排查試驗,竟持續了2個多月。
△修繕木門窗工程現場
“我們在勘察取證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這些木門窗其實最早是紅褐色的,只是經過歷代修繕后變成了米黃色。”
李淵澤表示,他們為還原文物最真實的面貌,利用專用工具,將油漆慢慢鏟除干凈,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將大量的人力與時間都投注到266扇木門窗的修復工作中。
在文物管理部門的把關下,文物專家專門召開論證會,結合各種歷史資料,最終還原出——“帶有清晰木質紋理的紅褐色”。
這是八卦樓木門窗的真實歷史底色。
△李淵澤測量門窗
淵圖遠算,時代智慧
“只要肯花心思,辦法總比困難多。”
與八卦樓的朝夕相處,反復給李淵澤這樣的感悟。
復盤整個修繕過程,李淵澤記憶最為深刻的,是讓他投入最多心力、最終取得最大突破的“重頭戲”:加固。
南方海島高溫、高濕、高鹽的屬性,長年累月侵蝕著島上的建筑,不僅門窗油飾不復當年面貌,而且八卦樓的主體結構也存在堪憂的隱患。
然而,百年八卦樓的主體結構絕不能輕易改動,如何在保證歷史文物不被破壞或“誤傷”的情況下,以現代技術盡可能多地還原八卦樓的真實面貌呢?
△李淵澤勘察架空層
他和團隊的目光聚焦在文物科技創新技術上,試圖通過科技創新引領,遵循文物保護的特點規律,提升文物領域科技應用水平,帶動解決重點難點和瓶頸問題,支撐并引領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早在項目動工前,國貿地產建設開發公司便與廈門大學相關課題組取得聯系,積極溝通合作。
李淵澤每天都會拉著團隊針對項目工作進行溝通,一一布置工作任務,并要求每個部門及時反饋結果,隨時探討工作問題。
“李經理是一個認真起來會讓你也深受感染的人。”
“他呀,有那股沖勁,敢做,也能做。”
在日以繼夜的研究和測試下,團隊最終確定:在八卦樓修繕工程上運用創新技術——殼灰砂漿置換加固技術。
△李淵澤和團隊成員勘察討論
八卦樓修繕提升項目的采用的加固原材料為殼灰,為保證砂漿強度,對砂漿的材料配比有嚴格要求,需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才能符合設計要求,與普通的砌筑砂漿有比較大的區別。
創新點在于將文物修繕原則中的原材料、原工藝、最小干預等與創新相結合,通過科技創新的應用,僅需對砌體的砂漿進行置換,無需采用傳統的拆除、重砌等破壞砌體結構的方式,即可達到加固的效果,最大程度對文物進行保護。
這也是國內首次系統、規范應用殼灰砂漿置換加固技術,不僅有效降低加固施工對文物本體的干預、真正做好文物保護,也成為該項技術規范編制的經典案例。
△李淵澤望向八卦樓
成功解決加固問題后的每個傍晚,余暉繾綣,八卦樓也在一點一點重煥新生。
李淵澤和團隊看著眼前的光景,總是會暗自感慨:時代與人類的智慧果真不可小覷。
美好守護,未來可期
李淵澤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雖然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每天早出晚歸,但守護美好的滿足,瞬間就能驅散身上的疲累。
不能陪伴家人,面對最初的不滿與嗔怪,他會興致勃勃地分享文物修繕的具體工作細節,新奇又具有臨場感的描述,逐漸將自己的情緒傳導給身邊的人。
李淵澤總是戴著一副眼鏡,儼然一副標準理工男的模樣。但其實無論在公司還是在家里,他總是最有耐心、善于娓娓道來的人。
八卦樓原本是什么樣子的?是用了怎樣神奇的辦法能讓它脫胎換骨?什么時候可以成為第一批進去參觀的人?
孩子有許多疑問,他總能一一解答,并且如數家珍。
在幾次周末假期,他也會帶著妻子孩子到鼓浪嶼上漫步,跟他的這位“老朋友”見面,體驗與文物近距離對話的奇妙感受。
“后來,我真的能從家人身上感受到他們對我能參與八卦樓修繕工作的自豪感。”
△沐浴在陽光下的八卦樓
2022年5月,八卦樓修繕項目提前通過竣工預驗收。但是,圍繞八卦樓的內部展陳工作,還未結束。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期年驗收及展陳施工后,八卦樓將正式對外開放。
“正式開放之后,我還要帶著孩子再去一次。”李淵澤笑道,話語中滿是自豪和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