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中融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基金經理柯海東就當前市場情況、未來行業配置思路等方面進行了分享,他認為,目前主要寬基指數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都已經回調至較低位置,A股市場具備估值性價比,此時不需要悲觀。展望后市,柯海東看好能源、國產替代、穩增長和疫后恢復這四條主線。
煤炭是今年表現非常好的行業,新能源在二季度也引領了一波強勢反彈。柯海東認為,在能源這條主線上,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仍然具有吸引力。在供給側受限、能源轉型、成本上升,疊加地緣沖突的背景下,煤炭企業高ROE能夠持續。尤其看好量能快速增長、價格有彈性的龍頭公司。原油方面,剛性需求疊加地緣沖突導致的全球供應鏈重構,油運板塊的投資邏輯有望強化。
新能源方面最關注儲能行業,主要觀察需求能否加速,需求放量將帶動盈利能力邊際提升。而且經過連續調整,很多公司又回到具備估值性價比的區間。總體來看,預計儲能、風電和光伏都是未來半年到一年內確定性較強的方向。
對于新能源車和鋰電池板塊,柯海東認為需求或已經存在透支,持中性態度,需要觀察銷量增速、政策走向等等。投資機會可以關注量增價升的鋰礦公司,和電車智能化相關的方向。
國產替代是中長期主線
柯海東表示,市場對于國產替代已經形成了一致預期,需要關注的是業績兌現度。主要包括醫藥、電子測試儀器儀表、半導體設備零部件三個行業的國產替代。醫藥的落點在生命科學上游行業,選擇下游增速較快、但上游國產化率相對低,國內企業又已經實現從0到1開始放量的環節,比如醫療器械、科學儀器等。半導體零部件看好晶圓廠擴產方向的細分個股。
大消費板塊,食品飲料比醫藥確定性更強
9月27日,A股迎來大幅上漲,今年以來持續走低的食品飲料和醫藥板塊也攜手展開恢復性反彈,一時間又引發市場對于“喝酒吃藥”的各種討論。在柯海東看來,食品飲料行業確定性相對還是更強一些。在“疫后恢復”這條主線之下,整個大消費板塊建議關注自身具有成長性的品類,比如露營、功能飲料、區域性白酒等細分領域,但這類行業過于狹窄,例如露營裝備、集成灶等等,可能比較難容納大體量的資金。白酒周期目前處于下行階段偏后期的位置,關注龍頭公司和基本盤較穩的區域性酒企。
作為多次斬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項,研究食品飲料專業“科班“出身的基金經理,柯海東并沒有在2020年板塊高光時刻扎堆配置白酒,反而是2021年之后,逐漸配置次高端的白酒龍頭公司。柯海東表示這是出于周期角度的考慮。2020年的白酒行情主要是估值推動的,所以相對謹慎。但在景氣度松動,開始回落的初期,次高端白酒會有明顯收益機會。到景氣回落中期,則應該轉向區域性白酒龍頭。“我個人對這種估值推動的行情會比較謹慎,更喜歡看到業績能夠持續兌現的個股投資機會。”
淡化市值風格 關注個股盈利持續性
近兩年來市場呈現出大小市值風格明顯分化和輪動,但在柯海東看來,挑選個股構建投資組合更多還是看公司業績是不是能夠加速、有沒有持續性,如果不涉及流動性問題,不會把市值因素看得很重。同樣,他也坦言不會受到交易擁擠度的影響,“我認為投資的核心是產業大的趨勢。選股方面還是會非常關注盈利的持續性、盈利的彈性這樣細分的方向,反復比較進行選股。”
展望四季度,柯海東認為以新能源代表的成長板塊經過回調,預期收益率與低估值穩增長板塊相當,市場整體風格切換或難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