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阿壩州人民政府官網消息,5月30日,阿壩州人民政府發布《阿壩州“十四五”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構筑全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領力量,為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提供堅定支撐。
《規劃》分為發展基礎、發展環境、總體要求、構建“5+N”生態工業體系、空間布局、重點任務、環境影響評價、保障措施等8大版塊,近2萬字,客觀分析了全州工業領域市場競爭力較弱、空間發展有限、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面臨的主要不足,將抓住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大機遇,從產業升級、綠色低碳、創新驅動、擴大規模、園區支撐、要素保障、營商環境等方面抓好七大重點任務。
《規劃》明確,力爭到2025年全州“5+N”生態工業體系趨于完善,工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大幅提高,對全州經濟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
——產業發展能級穩步提升。在確保綠色和生態的前提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州內規上企業達180戶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80億以上,“飛地”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2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6%以上。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適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清潔能源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增加值占比達75%以上;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25戶,增加值占比達10%以上;規上特色生態產品加工業企業達30戶,產業增加值占比達6%以上。
——載體支撐進一步增強。四川阿壩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成效進一步提升,“飛地”園區基礎設施、產業聚集有效提升,對全州經濟貢獻力持續增強。全州圍繞“一縣一園”定位推進中小微企業產業園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每園規劃面積2000畝以上,各縣(市)園區基礎設施投資達25億以上,入園企業數達到200家,其中規上企業達100戶。
——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加強。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大幅提高,工業經濟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研孵化和產業化成效顯著,創新生態體系加速構建。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0.15%以上,建成3-5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綠色低碳集約特色彰顯。“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爭創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1-2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進一步下降,鼓勵載能企業進行余熱發電、固廢回收等技改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州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及主要污染物總量均控制在四川省下達指標之內。
“十四五”期間,阿壩州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培育優勢產業,構建“5+N”產業體系,即: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特色農牧產品加工產業,創新發展中藏羌醫藥產業,積極發展民族文化工藝產業,科學發展優質礦產產業,優化發展N個特色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間,阿壩州將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金川、雙江口等電站建設,加快推進巴拉、綽斯甲電站等項目,扎實做好大渡河流域“兩庫八級”水電開發,力爭2025年全州清潔能源裝機達1000萬千瓦。加快建設北部、中部、西北部、西南部4個光伏發電基地,發展光伏治沙、光伏滴灌、光伏旅游,發展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制造等產業。進一步研究論證初步探明的22處風電場,有序推動測風、風電場查勘等工作,力爭早日實現零突破。
基于州內各區域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容量等因素,突出比較優勢,“十四五”期間,阿壩州將不斷優化四大片區工業布局,有針對性把握產業主攻方向和突破重點。東南片區(汶川縣、理縣、茂縣):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延伸鋰、鋁、工業硅等現有傳統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大富余水電就地消納規模;發展數字經濟、水制氫、氣體、新材料等綠色載能產業,葡萄酒、天然礦泉水等食品飲料產業以及羌民族特色手工藝制品等產業。西南片區(馬爾康市、金川縣、小金縣):依托豐富的水電、光伏資源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科學有序開發鋰礦資源;積極發展野生食用菌、高原玫瑰、雪梨飲料、葡萄酒、天然沙棘等為主的特色生態產業。東北片區(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大力開發以水電、光伏、風能為主的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民族手工藝品、特色旅游用品和系列旅游紀念品開發制造,天然礦泉水、道地中藥材、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生態產業。西北片區(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和畜牧業資源,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主的清潔能源產業,積極發展牦牛肉、藏系綿羊、奶精深加工業,青稞、菜籽加工,道地中藥材加工,藏香、唐卡、藏陶等民族特色產業和文化創意制品等產業。
《規劃》還指出,要強化州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的職能職責,領導小組辦公室進一步規范議事規則,實施項目化、清單化、動態化管理。各縣(市)中小微企業園區規劃布局要切實貫徹州委州政府各項部署,加強與本規劃相關內容對接,特別要加強約束性指標的銜接。要將產業發展、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產學研合作、土地集約利用、節能環保、安全生產等工作納入全州目標績效考核,實施強硬獎懲,強化結果運用,推動全州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阿壩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