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汽車板塊盤中發力拉升,截至收盤,板塊內除宇通客車外,其余個股均上漲,其中,江淮汽車、*ST眾泰漲停,廣汽集團、江鈴汽車、比亞迪等多股漲逾3%。
盤后數據顯示,今日主力凈流入30.07億。其中比亞迪凈流入額居首為19,73億,江淮汽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均獲凈流入逾1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9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07.7萬輛和206.7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0.4%和14.9%,同比分別下降17.9%和19.6%。1-9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24.3萬輛和1862.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8.7%,增速比1-8月繼續回落。
其中,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分別達到35.3萬輛和35.7萬輛,環比增長14.5%和11.4%,同比均增長1.5倍。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16.6萬輛和215.7萬輛,同比增長1.8倍和1.9倍。
展望四季度,中汽協表示,隨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仍然穩定。另一方面,供給端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四季度芯片整體供應預期好于三季度,但芯片供應仍然短缺;各地有序用電,將提高汽車產業供應風險;電費上漲、原材料價格持續在高位都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一定程度影響行業運行。綜合以上因素,中汽協預判,全年汽車市場將弱于預期。
從估值角度看,天風證券認為整車板塊估值調整有限,具備電動化與智能化大邏輯,且中長期基本面向上,短期可逢低關注;零部件估值性價比較為突出,建議優選賽道龍頭。
中金公司指出,2021年零部件板塊市值漲幅跑輸乘用車板塊,估值相對滯漲,主要由于市場對零部件行業存兩大擔憂:(1)大宗商品、運費上漲致利潤承壓,(2)全球芯片緊缺導致下游排產低于預期。當前股價對于以上利空已有所反映,向前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運費回落,芯片供給改善等邊際利好出現,對應標的股價有望獲得恢復。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梳理出兩條修復主線:(1)成本上漲帶動估值承壓標的此前原材料與運費價格上漲帶動相關零部件標的業績以及估值承壓。(2)合資品牌大眾、通用等受芯片緊缺影響更大,帶動相關產業鏈估值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