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汽新能源之后,孚能科技再次被卷入長城汽車“召回風波”中。
長城汽車召回的IQ電動車,究竟用了誰家的電池?
在這個話題鬧得沸沸揚揚之際,7月18日晚間,孚能科技發公告“自曝”。公告大意為:孚能科技確實供應了召回車輛所搭載的模組,但召回一事并不能全怪它。
此前,市場曾一度懷疑這批召回車輛的電池供應商是萬億市值的“電池茅”寧德時代。上周五,寧德時代股價大跌6.51%,市值縮水超860億元。
而截至7月19日收盤,孚能科技在卷入長城汽車“召回風波”疊加減持影響下,股價大跌4.54%至34.1元,總市值為365.1億元。
鍋到底是誰的?
此次事件源于7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一則召回公告。
公告顯示,長城汽車決定自2021年7月16日起,召回2018年7月7日至2019年10月30日期間生產的長城歐拉IQ電動汽車,共計16216輛。
本次召回原因是上述車輛搭載的部分動力電池的一致性與BMS軟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異。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后,電池性能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召回后,長城汽車將免費對召回范圍內車輛的動力電池進行檢測,并刷寫適應工況場景的控制策略軟件,必要時更換電池模組,以消除安全隱患。
在長城汽車召回的同一天,奇瑞汽車也召回了1407輛艾瑞澤5e電動汽車,原因是動力電池內部分零件裝配可能存在一致性波動。
在上述兩起召回事件中,不少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寧德時代,認為召回的車輛電池供應商均是寧德時代。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326批次推薦目錄,歐拉iQ的電池單體供應商確實包括寧德時代,不過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也在供應商目錄中。
至于艾瑞澤5e的電池供應商,7月1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相關途徑獨家獲悉,并非寧德時代,而是捷威動力。
雖然寧德時代否認了給上述召回車輛提供電池,但股價上周五一天就跌去了860余億元。截至7月19日收盤,寧德時代繼續收跌1.41%至523.5元。
在各方猜測下,孚能科技終于公告稱,公司僅供應召回車輛所搭載的模組,長城汽車此次召回的原因主要系召回車輛搭載的BMS(電池管理系統)軟件控制策略與動力電池存在匹配差異,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后導致電池性能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但BMS非本公司產品及供應。
通俗易懂地講,孚能科技承認召回車輛電池模組是由其通過的,但問題是出在電池和BMS之間的匹配差異,而BMS并不是其提供的。
公告中,孚能科技還補充道,本次召回預計不會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影響。另外,孚能科技目前與長城汽車各項目均合作順利,該事項亦未對公司與其他客戶的合作產生影響。
但是否孚能科技在此次召回事件中全無責任?截至發稿,孚能科技未對記者的采訪作出回復。
負面消息不斷
事實上,這并非孚能科技首次陷入“召回風波”。
就在今年3月24日,孚能科技也被卷入了北汽新能源的一起召回事件。當時,北汽新能源決定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產的EX360、EU400純電動汽車,共計31963輛。
北汽新能源的此次召回原因是孚能科技供應的部分車輛動力電池系統存在一致性差異,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引起動力電池起火。
根據前期北汽新能源對公司的采購合同約定,孚能科技需要“擔全責”,承擔全部召回費用,預計費用在3000萬-5000萬元之間。
從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中,北汽新能源一直是孚能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孚能科技對其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高達65.63%、87.57%、83.58%和35.33%。
但從2019年開始,北汽新能源就開始慢慢“退出”孚能科技大客戶列表。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在孚能科技的銷售額占比僅剩0.14%。隨著北汽新能源的退出,長城汽車和戴姆勒成為了孚能科技的大客戶。
質量問題頻發勢必對孚能科技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020年7月,孚能科技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也就是在孚能科技上市前一年,即2019年,孚能科技營收達到最高值,為24.5億元,2020年同比大幅下滑超5成至11.2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孚能科技也在2020年由盈轉虧,凈虧損3.31億元。今年一季度,孚能科技繼續虧損1.76億元。
除此之外,孚能科技登陸科創板已有一年時間,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也迎來了解禁期。
7月18日晚間,孚能科技發布公告稱,持股19.1%的深圳安晏率先公布減持計劃,該公司擬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孚能科技股份不超總股本的4%,減持數量不超過4282.68萬股。若以孚能科技最新收盤價估算,這部分市值約為1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