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海車展(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熱鬧啟動。頂著「2021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光環,這屆上海車展自然備受關注。
然而,當天最吸睛的,無疑屬于特斯拉。19日上午11時許,河南安陽女車主站在特斯拉展車車頂維權,隨后女車主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5天。
當然,事情并未就此結束,經過媒體傳播、輿論發酵,網絡上對此事的關注度不減反增;不僅如此,特斯拉在之后發出的公告,更是再次掀起了網絡上的討論熱潮。
一改前態連夜發道歉信“車頂維權”引熱議
4月19日,2021上海車展開幕首日,特斯拉展臺突發特殊情況。兩名身穿印有“剎車失靈”和特斯拉LOGO的年輕女性在特斯拉展位前維權,其中一位爬上展車之上,高聲大呼“特斯拉剎車失靈”,不僅引來大量現場觀展觀眾的圍觀,更是在網絡上成為了無數吃瓜群眾的嗨料。
隨后根據警方通報,該車主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其同伴李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警告。
4月19日下午,特斯拉發布公告表示,車展當事人系此前2月發生河南安陽超速違章事故的車主。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回應車展事件表示,特斯拉不可能妥協。
4月20日上午,一名參與維權的車主表示,為錯誤的維權方式致歉,但維權絕不妥協。
來源:微博
4月20日晚11時許,特斯拉一改前態連夜發道歉信。特斯拉發文稱,就未能及時解決車主的問題深表歉意,并成立專門處理小組,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爭取讓車主滿意。
對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評論稱,相比于之前的幾次表態,特斯拉終于有了一些誠懇謙和的樣子。中國市場歡迎企業前來投資發展,但對所有企業都一視同仁: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尊重消費者權益。
目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消協等均對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表達關注。此后特斯拉再發聲,表示已主動與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系并匯報相關情況,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給第三方鑒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同時懇請指定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開展鑒定,還原真相。
來源:網絡
近段時間關于特斯拉各種車禍事故的新聞,可謂是層出不窮。除了國內特斯拉問題特別多,國外也不例外。近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一輛特斯拉撞樹起火導致兩人死亡。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7日晚,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特斯拉Model S型汽車在公路行駛時撞上一棵樹并起火,車內兩名男子死亡。據警方初步調查,幾乎100%能確定,事發時汽車處于無人駕駛狀態,兩人分別坐在副駕駛座和后座。
據媒體統計,從2020年以來,不同媒體曝光相關車企的產品剎車失靈、充電自燃問題已經累計超過幾十起,發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車企不能只強調客觀因素,也應反思自身的主觀因素。如果有一天消費者不愿意再為企業買單,那“買單”的終將是企業本身。
這一場你來我往的“鬧劇”看似以特斯拉的“軟化”收場,但顯然,劇情并沒有完結,圍繞著特斯拉的熱議才剛剛開始。
法規缺失游走灰色地帶 文字游戲或存誤導性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目前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由于掌握了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特斯拉用18年成為了汽車行業的先鋒。
特斯拉在中國實現國產化后,真的所向披靡,上演了“狼來了”的角色。在今年3月份,特斯拉狂銷25327輛,勁增119.4%,成功躋身于中國大陸轎車銷量排行榜十強行列。
伴隨著車輛暢銷,特斯拉“突然失控”“自動加速”“剎車失靈”等安全事故頻頻出現,暴露出的品控問題越來越嚴重。特斯拉的應對措施,要么是冷處理,要么是頻頻甩鍋,“國家電網電流太大”、“女性踩剎車力量弱”、“路面太滑”等等言語一次次挑戰著大眾的神經。
目前,市場上的爭議主要歸結兩點: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否存在“硬傷”?核心技術游走在了監管灰色地帶,最終誰來監管?
近幾年,人們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顧慮一直在加深。特斯拉于2015年推出Autopilot功能。Autopilot本義是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最初,特斯拉在中國官網上也是使用“自動駕駛”這樣的字眼。而實際上,Autopilot只是輔助駕駛的功能。
雖然特斯拉已將中國官網上“自動駕駛”替代為“自動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還是輔助駕駛,兩字之差千差萬別,有不少消費者都處在模棱兩可的狀態。
有外媒質疑,特斯拉在宣傳Autopilot時仍有所夸大,特斯拉在其網站上將Autopilot稱為“駕駛的未來”,就好像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
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公路安全監管機構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尚未針對Autopilot等半自動駕駛系統或者全自動駕駛系統出臺具體的法規或者性能標準。沒有了性能或技術標準的約束,Autopilot等自動駕駛系統誰來監管?
安全事故頻頻出現,是否說明該系統存在未知BUG?眾所周知,任何一款軟件,無論上線前檢測得多么完備,肯定還會有BUG,所以各個軟件公司才會不定期升級軟件,修復新發現的BUG。
造車新勢力漸崛起 恃寵而驕何去何從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總售出324萬輛新能源汽車,有133萬輛在中國,美國僅售出32.7萬輛。據估算,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530萬輛,如果每輛售價20萬元,中國就是一個萬億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也是全球知名車企爭奪的重要市場。
在安全、質量問題面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選擇推卸責任,將車主安全置于險境。這樣下去,傲慢的特斯拉,究竟還能不能靠著搶占先機的老本守住自己所謂的護城河,就得另說了。
更何況,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蔚來獲馳援,理想、小鵬相繼赴美上市,威馬融資100億擬登陸科創板,2020年造車新勢力頭部“四小龍”的趕超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除了比亞迪、蔚然、小鵬等等,就連百度、小米、騰訊等都開始造車。
4月17日,北汽發布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其搭載智能駕駛模塊在城市道路中自如穿梭,能夠完成左轉、進入右轉專用道、自主超車、規避“鬼探頭”等等動作,而且游刃有余。甚至,有些性能已非特斯拉能比。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的對手也不容小覷。國內上月的新能源車銷量,高居榜首的是“國民代步車”宏光MINI。3月份,宏光MINI銷量29413輛,環比增長69.9%,連續6個月奪得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的銷冠。
前有狼,后有虎。面對中國市場這塊必爭之地,市場不會永遠“寵著”特斯拉。呂明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