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綜合1月18日報道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于中國車市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年銷量出現較大波動,呈現出“先抑后揚”的態勢。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2450.33萬輛和2459.76萬輛,同比增長3.25%和4.68%,相比去年增速明顯放緩,迎來了中國車市的“新常態”。
其實,對于今年車市的整體走勢,一汽-大眾早在2014年底就有預判,理性地將2015年定為“夯實”之年,將追求銷量第一的發展模式調整為控制節奏,倡導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著重體系能力的優化提升。正是基于對形勢的精準預判,讓一汽-大眾2015年能夠未雨綢繆,苦練“內功”,主動應對“新常態”,全面提升了一汽-大眾的體系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然而,外界更加關注的是,經過2015年全面有效的“夯實”,一汽-大眾又將如何應對2016?新的一年又將有著怎樣的思考?
說到2016年,對一汽-大眾而言,有著更加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一年恰逢一汽-大眾成立25周年。“前25年長身體,后25年長能力”,在近期的一次媒體懇談會上,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張丕杰形象地表述2016年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同時將“發軔”這一關鍵詞作為2016年一汽-大眾的全年基調。“發軔”原意是指古時戰車啟動之前,要拔出車栓,踏上征程。也就意味著在新的一年,一汽-大眾要帶著創業的精神,合力同心掃清障礙,全力開啟嶄新征程。
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張丕杰定調2016“發軔”
“發軔”之年 產品先行
25年前,即從一汽-大眾成立那天起,一汽-大眾就致力于為用戶打造高品質的汽車,始終堅持“造價值經典汽車,促進人、車、社會和諧”的企業使命。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15年,大眾品牌在缺少SUV/MPV等當下市場熱銷車型的不利局面下,旗下捷達、高爾夫和新速騰,以及奧迪各款產品依然能夠強勢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領跑者,靠的就是一汽-大眾強大的產品實力。
一汽-大眾全新高爾夫·嘉旅將于2月1日在華南基地下線
全新寶來外觀首次曝光
面對2016,一汽-大眾將繼續為用戶帶來一系列高品質的新品,完善并豐富產品體系,為“發軔”之年帶來全新氣象。比如廣受消費者期待的全新高爾夫·嘉旅、代表技術前沿的全新一代邁騰、首次采用大眾最新設計語言的全新寶來、速騰GLI、車壇“老炮兒”捷達的大改款以及全新奧迪A4L、奧迪Q3和奧迪A6L中期改款、奧迪A6LPHEV等多款重量級新車型。
中德雙方專為中國市場聯合研發的奧迪A6L e-tron,在2015年上海車展全球首發
這些代表一汽-大眾最新科技的產品,無疑會扭轉2015年產品線過于單薄的短板,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再加上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影響,將會助力一汽-大眾在新的一年里實現新的跨越。
當然,一汽-大眾任何新產品的推出,都需要以品質為前提。“我們整個體系能力都是以品質為核心來進行提升的,一汽-大眾兩個品牌的產品,都是靠品質溢價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忘記這一點,我們想在品質上去挖掘我們更多的潛力。”張丕杰說這話,無疑為2016年一汽-大眾“產品大年”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決心。
“發軔”之年 解放思想
過去,一汽-大眾給人的印象是偏保守,但經過2015年的有效“夯實”,一汽-大眾審時度勢,逐步開始解放思想,開展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比如嘗試開展了一系列的賽事營銷、娛樂營銷和體育營銷等創新營銷活動,不僅提升了品牌親和力,而且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高爾夫戰車以絕對實力克服了CRC種種惡劣的路面狀況
在全面“發軔”的2016年,一汽-大眾還將繼續解放思想,緊跟互聯網+、工業4.0的時代潮流,大力推動“互聯網+”,以更創新的營銷模式、更感性的情感溝通、更精準的傳播渠道來觸及用戶。比如大眾品牌將加強與主流電商平臺建立合作以拓展網絡營銷,“個性化訂單式生產模式”在奧迪品牌上也將繼續深化,引領公司長遠戰略發展。
正是由于思想的解放,加之2015年的“夯實”和探索,讓一汽-大眾開始不斷思考過去25年來的經驗和教訓,大膽革新、勇于突破,進而積極探索合資車企的創新發展之道,更好地適應車市“新常態”,為下一個25周年開個好頭。
在用戶滿意度的提升上,一汽-大眾2016年將更加貼心、用心、走心,追求“量質并重”和客戶全程滿意度,提升經銷商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專業的服務,時刻關懷用戶,為他們創造更滿意的服務體驗。
在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上,一汽-大眾將著重加強與年輕消費者的溝通,特別是與90后的溝通,創造更多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比如組織與年輕群體相關的各類產品活動、新媒體互動活動等,聚集粉絲,構建粉絲網絡聚集平臺等更多溝通渠道。
在與員工的溝通方式上,一汽-大眾也將不斷增進與員工的互動。比如更多面對面的溝通,增進與員工的情感,并加深了解,達成理解,提升信心;創建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需求的內部員工信息溝通和分享渠道,通過一汽-大眾企業微信號靈活、隨機進行溝通。
“發軔”之年責任驅動
“2015年,可以說是一汽-大眾的社會責任元年,我們首次將社會責任提升至戰略高度。”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公關總監李鵬程表示。的確,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一汽-大眾在社會責任方面開展了很多系統的、創新性的工作,也獲得了多項“社會責任”方面的大獎。
2015年3月27日,一汽-大眾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簽署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合作協議
一方面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建立廣泛合作,在公益教育、綠色環保、兒童安全等領域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在環保方面,一汽-大眾以身作則,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工廠,環保水平均居于行業領先水平。“以后去一汽-大眾成都工廠,我甚至可以請大家去我們的污水處理間喝茶,那里的工業用水經過處理后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說起一汽-大眾工廠的綠色環保,張丕杰言語間透著格外的自豪。
一汽-大眾華南基地“綠色工廠、完美工廠”
另一方面,一汽-大眾堅持大力推動中國的體育事業,比如成立“新未來足球專項基金”,開展青少年足球訓練營,邀請國際知名足球俱樂部來華交流比賽等,為中國足球的未來積極努力。
責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許做一天容易,但長期堅持卻并非易事。“只要我們認為是對的,就要持續做下去。”對一汽-大眾來說,責任已被明確寫入企業的‘2020戰略’,張丕杰也會毫不猶豫地踐行下去。2016年,責任無疑仍將是指導一汽-大眾所有工作的重心。
“發軔”之年 以清零心態再出發
可以說,不論是在產品上,還是思想上,抑或在社會責任領域上,一汽-大眾對于2016都是充滿信心的,表現出“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篤定。
這一方面來源于一汽-大眾高品質的產品,這從一汽-大眾用戶重復購買率超過40%就足以說明一切;另一方面,一汽-大眾有著全國性的生產布局,為企業實現做大做強提供了動力源泉。此外,還有著“2020戰略”的指引和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特別是股東雙方的大力支持,都為一汽-大眾未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在充滿信心的同時,一汽-大眾對于2016也表現出謹慎的姿態,特別對“新常態”帶來轉型升級以及增速放緩局面有著更加清醒的認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直面挑戰,以清零的心態再出發。
如今,一個全面“發軔”的一汽-大眾已經開啟新的征程。正如張丕杰最后對媒體所言:“下一個25周年,在整個一汽—大眾體系,我們要精耕細作,從每天面對客戶開始,一本經好好念,念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