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廷芳
周二微跌,又縮量了:滬市2444億元,10月以來最小的量。
國慶節(jié)后,滬市成交量峰值5185億元,步步縮至4000億、3000億、2444億。
縮量的內涵,是拋盤減少、多頭也謹慎。大縮量就是拋盤大減,但不等于多頭大規(guī)模退兵。
當前股市,完全在多頭掌控之下,收放自如;是多頭當家、多頭市道,不是空頭得志。
第一、徐翔落馬、打擊黑莊,周一莊股、題材股回落,多頭借力放大跌幅,滬指跌1.7%,與3季度動輒暴跌4%、6%、8%相比,不算大,很溫和;
第二、妖股、莊股暴跌,沒有擴大化傷及無辜,未見千股跌停“陪斬”,算理性;
第三、周二滬指微跌0.25%,對此做出“貢獻”的,是國家隊掌控的工農中建四大行,跌幅均超1%。由此推斷,想要洗盤、發(fā)動洗盤的,是多頭、國家隊,而不是空頭。
第四、周一周二,滬指盤中頻頻翻紅,不是單邊下跌、放量殺跌,佐證了洗盤性質。
本專欄周一預測,11月前段是縮量盤整、11月先看平后看多,初步檢驗是對的。平淡平淡,看平就是看淡,市場心理在看淡,又無重大事件撬動,后市還得看淡,還將縮量盤整。
注意,2444億雖然是10月以來的相對地量,但是相比熊市的三四百億元,依然是巨量,表明市場成交活躍,股票買賣有生意;加之周二大盤有點“不肯跌”,表明慢牛行情基礎牢固。
對于指數(shù)盤整的下限,網上普遍的觀點是回踩20天線、30天線支撐,然后滯漲股補漲,整個反彈“真正終結”。其實20天線、30天線不重要、不是關鍵,周二滬指收盤已經跌破了20天線。
關鍵的支撐有兩個:滬指3300點整數(shù)大關,支撐力度遠遠大于20天線、30天線;前低10月21日3265點,是更強大的支撐,這個指標有一定的牽引力,因為技術派盯著它,可作為極限指標。
股市就是長期慢牛。那些“反彈”、行情“真正終結”的言論,是典型的熊市思維,大錯特錯。
盤整市道,指數(shù)損一點點,熱點、題材股丟一大坨,受傷的是前期追漲、現(xiàn)在抄底的股民。前面,本人提示短線操作:舍得賣,謹慎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