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假期,海南儋州旅游“爆火”,共接待游客41.59萬人次,同比增長620.15%;實現旅游總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988.44%,家庭游、本地游、自駕游等多重客流疊加,景區景點游人如織,鄉村旅游備受青睞。
儋州旅游為什么這樣紅火?
儋州以文旅融合拉動旅游消費,一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旅游產品供給,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產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主題活動,烹制出豐盛的文化旅游大餐,滿足市民游客休閑旅游的需求。
儋州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緊抓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目標,近年來,儋州創新發展思路,找準發展定位,串起綠水青山,連起金山銀山,深入推進“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全域旅游高質量蓬勃發展。
美麗鄉村游成為旅游新熱點。“海南黃皮王”“百年黃皮園”“黃皮采摘園”所在的儋州大成鎮南吉村以盛產黃皮聞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南吉村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美化村容村貌,修棧道、建廊亭、構設施,把“賣黃皮”發展成“賣旅游”。2020年“五一”,儋州市旅文局推出“到大成·摘黃皮”活動,市委書記親自代言,吸引游客紛紛前往南吉村體驗采摘之旅。
結合脫貧攻堅,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整合鄉村旅游資源,“串珠成鏈、錦上添花”,提升規模和質量,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儋州鄉村旅游由點到面、城鄉互動、特色鮮明,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發展格局。
“北有大寨,南有石屋”。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那大鎮石屋村曾經是廣東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在推進鄉村旅游發展中,石屋村建起的8個游覽紀念館和正在推進的鄉村振興深度體驗項目,成為儋州教育培訓+研學游的首選地。
儋州古樹參天、名木眾多,且多以群落狀態生存。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儋州讓這些古樹名木成為有故事的風景樹,大成鎮調南村的百年見血封喉樹、中和鎮七里村網紅玉蕊古樹林、那大鎮屋基村成片的玫瑰莊園、鷺鷥天堂等早已深入人心,獨特的風景和古樹名木背后的故事,吸引眾多攝影和旅游愛好者。
儋州實施文體旅融合,千年古郡迸發旅游新活力。近年來,在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建設中,北部灣(海南儋州)旅游美食博覽會、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游節、調聲節、海南儋州國際馬拉松賽等大型文化活動和高水平賽事連續成功舉辦,提升了儋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了文化、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
儋州不斷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質量。高起點推進市體育中心、海南影視藝術學院等項目建設;推進海花島旅游產業園、嘉禾現代休閑農業觀光園等旅游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推進蓮花山文化景區建設,指導海南熱帶植物園、石花水洞等景區增加游樂設施和互動項目;推進旅游廁所建設和海南省“椰級鄉村旅游點”評定工作,完善旅游標識標牌標準化設置;培育田園體驗、休閑垂釣、騎行徒步、扶貧集市等鄉村旅游消費熱點;圍繞西線趕海、鄉村休閑、蔬果采摘、親子研學、民俗文化、婚慶攝影等主題,推出具有儋州特色的18條旅游精品路線;完成4個重點旅游扶貧示范村旅游扶貧規劃;策劃“到大成看樹”“到峨蔓趕海”等旅游產品……隨著旅游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提升,儋州旅游業快速升溫,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旅游業依然交出不俗的成績單,實現旅游收入28.42億元,同比增長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