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1月份反彈至階段頂峰后修復行情就被打斷,之后維持震蕩回落趨勢,5月份港股市場整體走勢向弱,投資者情緒較為低迷。
截至5月31日收盤,恒生指數在5月最后一個交易日持續創下年內新低,報收18044.86點;恒生科技指數也在同日創下年內新低,報收3563.99點。從1月底的高點至今,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股的跌幅已經擴大至16%和20%。
(資料圖片)
多重利空因素致港股短期走弱
導致港股市場近幾個月以來的持續回落有多方因素致使。首先內部的原因,港股從去年11月份開始觸底回升,經歷了3個月較大幅度的反彈,市場出現短期回調的需求。另外,投資者對經濟復蘇進程較為悲觀,4月份的經濟數據表現整體弱于市場預期。
外部的原因主要為美國債務危機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港股市場受到投資者擔憂情緒擾動;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于5月1日警告,如果國會不盡早采取行動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可能最早于6月1日出現債務違約;而美國的債務危機推升了市場避險情緒,也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同時,美聯儲官員發表鷹派言論,增強了市場對緊縮周期是否進入尾期的擔憂。
南向資金與外資方向背離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港股市場短期調整與外資撤離有關,外資在港股市場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對港股流動性的影響也較大。然而,在外資持續流出港股的情況下,南向資金則表現出與外資方向背離的態勢,依舊是呈現“越跌越買”的勢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收盤,南向資金5月凈流入達到224.61億港元,年內凈流入高達1,293.99億港元,其中滬、深港股通分別流入536.67億港元和757.32億港元。南向資金的流入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資流出港股的影響,隨著港股通持股比例的增加,未來南向資金對港股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
港股市場下跌主要受到短期利空因素的擾動,但南向資金對港股仍然持續流入,除了考慮到港股低估值下的高性價比,宏觀環境的向好也給予資金流入支撐。中期來看,中國經濟溫和復蘇的總趨勢不變,以及美聯儲也將逐漸退出加息周期利好港股。
根據中信證券對歷史上南北向資金背離時期的資金行為及市場表現的研究,歷史上南向資金流入而外資流出時期結束后,港股市場會迎來一段時間的上漲。也就是說南向資金在港股下跌期間往往能夠抄底成功,成為真正的“聰明錢”。
而進入6月以來,市場已有觸底回升的勢頭,港股市場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截至6月5日收盤,恒生指數反彈幅度超過4%。
長期價值板塊迎來更好的配置機會
港股市場中低估值,同時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長期價值板塊更加受到南向資金的青睞。從估值來看,截至5月25日,原材料業、工業、科技、金融業等行業均處于恒生行業指數30%以下的歷史分位數,配置性價比凸顯。
而從5月份南向資金的流入來看,科技、能源、電訊、醫療保健以及原材料業受到更多南向資金的增持。
從長期價值來看,港股市場短期擾動仍在,配置資產時除了考慮高性價比低估值的行業,投資應依托國家戰略性產業、立足于成長性強、著眼于業績表現強勁的行業優質企業進行資產配置,更能把握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行業來看,長期布局可以關注碳中和相關主題板塊、中特估相、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等。其中新材料行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長期受到政策支持,成長潛力巨大,有望持續受到南向資金的增持并受益于長期可持續的增長。其中細分行業的稀缺性優質龍頭更是被嚴重低估。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