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夕
繼5月2日上調Model 3和Model Y車型售價后,特斯拉又一次“逆勢提價”。
5月5日,特斯拉中國宣布上調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車型售價1.9萬元,這兩大車型也是特斯拉旗艦車型,預計交付日期為第二季度。
(資料圖)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電池成本也出現明顯下降,這對新源車企而言猶如“久旱逢甘霖”。因此,特斯拉在這一特殊時點選擇“逆勢提價”令市場頗感意外。不過在業內看來,特斯拉此時提價與其一季度毛利率觸碰20%“紅線”不無關系。
最高上調2.4%
特斯拉中國官網5月5日消息,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車型上調售價19000元。調整后,Model S起售價80.89萬元,Model X起售價89.89萬元。
具體來看,Model S全輪驅動版由78.99萬元調整至80.89萬元;Model S Plaid版本由100.99萬元調整至102.89萬元;Model X全輪驅動版由87.99萬元調整至89.89萬元;Model X Plaid版本價格由103.99萬元調整至105.89萬元。
以此計算,特斯拉此次調價最大幅度為2.4%。據了解,上述兩車型為特斯拉旗艦車型。特斯拉剛剛在2023年1月公布了全新Model S和Model X售價,分別為78.99萬元起和87.99萬元起。據悉,特斯拉在二季度開始交付新款的Model S和Model X。
Model S和Model X是特斯拉首批進入中國的車型,也是目前僅有的未實現國產化的兩款特斯拉車型,相較于Model 3和Model Y,Model S和Model X定位為百萬高端豪車市場。
相比于Model 3和Model Y,Model S和Model X顯得較為“小眾”。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全年交付131.39萬輛汽車,其中Model S/X僅6.67萬輛。反觀Model 3/Y,去年全球交付124.71萬輛。
4天兩次提價
就在3天之前的5月2日,特斯拉中國剛上調全系國產車型售價,漲幅均為2000元。與此同時,據特斯拉美國官網,Model Y長續航版的價格上漲至50240美元,此前為49990美元;Model Y高性能版價格升至54240美元,此前為53990美元;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上漲至40240美元,此前為39990美元。
除了中國和美國市場外,特斯拉也上調了日本、加拿大和德國市場上部分在售車型售價。但由于此前特斯拉在全球多個市場降價以刺激需求量提升,本次漲價后旗下車型售價仍低于今年初的價格。
令市場頗感意不解的是,特斯拉此次提價頗有“逆勢而行”的意味。今年動力電池源頭碳酸鋰價格已經大幅下滑,據上海鋼聯5月4日發布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19.4萬元/噸,距離曾經的50-60萬元/噸高位已大幅回落。
隨著碳酸鋰價格“退燒”,動力電池價格也相應回落,直接利好新能源車企降本、修復盈利,而特斯拉此時則選擇逆勢提價。
也有機構認為,特斯拉此舉意在轉化訂單。開源證券研報認為,特斯拉此輪漲價或為價格戰降溫,有望刺激需求回暖。此輪漲價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持幣觀望的潛在消費者轉化為真實購買。
觸及20%紅線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特斯拉就在全球范圍內打響了價格戰。在中國市場,年初特斯拉對Model 3及Model Y兩款車型進行了大幅調價,下降幅度在2至4.8萬元,Model 3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降價力度最大的基礎版Model Y降幅高達20%。
而且,進入4月后,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再次掀起新一輪降價潮。特斯拉先后在丹麥、新加坡、德國、中國香港、美國等市場已官宣降價,涉及車型主要為Model 3和Model Y。
特斯拉連續大幅降價,也被認為是國內車市“價格戰”的導火索。
當然,連續降價也起到反噬作用。特斯拉上月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凈利潤為25.13億美元,同比下滑超24%。而且,特斯拉本次未公布汽車業務毛利率,該公司整體毛利率19.34%,同比降低9.77個百分點,去年四季度則為23.8%,其一季度毛利率也創兩年來公司季度最低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財報發布會后的業績電話會上表示,若從長期來看,20%的毛利率仍然是特斯拉要堅守的業績底線,但從短期來看,相較于利潤而言,規模對特斯拉更加重要。
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已接近紅線。對此,不少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今年底前特斯拉汽車毛利率將不可避免地跌破20%。
相比之下,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毛利率則出現逐年提升的趨勢。2022年,比亞迪銷售毛利率從13.02%迅速提升至17.04%,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17.86%。不難想象,隨著碳酸鋰成本下降,比亞迪盈利能力大概率將進一步提升。
特斯拉方面此前曾表示,其汽車業務有望持續降低成本,在當前宏觀環境下,公司將專注于產量快速提升,定價策略更多考慮單車長期盈利能力,在衰退期間可以犧牲其行業領先的利潤率來實現銷量增長。
編輯/lam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