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發布研究報告稱,2023年以來,在海外流動性擾動、行業內卷加劇以及大股東減持等因素影響下,港股中概互聯在春節前的漲幅已全部回吐,估值再次回到極具吸引力的水平,當前時點壓制互聯網的多方面因素在邊際改善。
(資料圖)
海外方面,聯儲加息周期二季度或將進入尾聲,美元指數走弱有助于推升港股市場表現。另一方面,中期選舉落地,中美關系階段性緩和,港股風險偏好迎來修復窗口。
國內方面,經濟復蘇大趨勢未改,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落地帶動港股盈利預期上修。過去兩年,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取得積極進展,未來將進入常態化監管階段,創新才是互聯網發展的原動力,AI大模型爆火可能是新一波技術浪潮的開端,有望主導下一階段互聯網行業的增長。
中信建投主要觀點如下:
游戲:政策監管壓力邊際改善,行業迎來新一輪產品周期。
1-4月國內版號及進口版號恢復常態化發放,多款重點游戲獲批,例如黎明覺醒、無畏契約、合金彈頭等。未來常態化版號發行情況下,游戲行業的供給重新恢復,有望驅動行業恢復健康發展態勢。
另外,AIGC對于美術設計、游戲策劃、發行等環節的降本增效作用未來有望逐步落地,降本顯著;政策監管的風險也逐步緩釋。2022年11月,人民日報發文肯定電子游戲產業價值;同月,游戲工委發布報告顯示未成年人游戲沉迷問題已經得到進一步解決。
綜合來看,游戲產業周期持續向上,未來業績逐步兌現,疊加AIGC降本增效催化,有望延續較好發展態勢。
短視頻流量紅利期結束,建議關注疫后復蘇及新的商業化模型增量。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賽道的時長占比同比仍有增長,但增速放緩,抖快兩強格局基本穩定,從邊際變化上看,視頻號是短視頻賽道上2023年最大的變量。
目前流量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關注商業化變現進展,以直播、廣告為代表的商業化模式逐漸進入中后期,貨架電商、本地生活等新的商業模式迭代也有望成為短視頻平臺新的變現來源。
長視頻行業從2021年底發生變化,賽道間從競爭到競合,賽道內從非理性競爭到實現共同盈利,商業模式出現明顯改善,驅動利潤增長。而憑借采買和自制相結合的融洽模式,可以保證一定成本下效率的提升,訂閱業務彈性空間較大,長視頻平臺的UE仍有優化空間。
電商:消費復蘇,內卷加劇。
2023年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以及宏觀經濟和消費的不斷復蘇,電商行業景氣回暖,增長中樞抬升。競爭格局方面,除了抖快等內容平臺的競爭外,近日京東再啟百億補貼,對標拼多多和天貓,行業內卷加劇。對于傳統電商巨頭而言,阿里、拼多多進入存量用戶時代,未來的增長將更多回歸到留存、復購等方向,在監管大環境下貨幣化率提升亦不受鼓勵。
對于直播電商而言,2022年抖音貨架電商發力,進一步打開其電商業務的增長空間,淘寶直播電商與抖快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雖然2022年底曾一度聚齊李佳琦、蜜蜂驚喜社(薇婭助播團)、羅永浩、俞敏洪等頂流,但也難從根本上解決中腰部主播支撐不足的困境。
本地生活:抖音入局,競爭加劇。
2023年抖音再次高調加碼外賣業務,但中信建投認為其對美團外賣的影響非常有限,抖音外賣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穩定的騎手履約體系,隨著抖音外賣規模的擴大,勢必會遇到配送難的問題,尤其是在用餐高峰。2022年抖音到店酒旅超預期增長,其對美團的凌厲攻勢或止于2023年。
首先,信息流流量有機會成本,抖音整體的廣告加載率有限,需要在電商、本地生活和其他廣告之間分配,到店酒旅的流量變現效率遠低于電商。
從結構上看,美團的到綜基本盤易守難攻,美團到店酒旅以到綜為主,抖音到店酒旅以到餐為主,在到餐領域,美團和抖音的競爭較為焦灼,在到綜領域,抖音和美團依然有非常顯著差距。交易鏈路區別導致抖音核銷率天花板有限,核銷前GMV口徑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抖音對美團的影響。
AIGC技術革命浪潮已至,垂類應用有望多點開花。
隨著數據與算力的不斷提高,AIGC技術浪潮悄然而至,首先在大模型端,國內外的巨頭紛紛布局,國內如百度文心、阿里通義千問等,國外如Open AI、Meta的SAM等,預計大模型的能力有望持續突破;除了大模型以外,應用端目前已經在廣告營銷、虛擬人&播報、社交、游戲等垂類領域多點開花。
除了Open AI以外,目前現象級平臺主要集中于文本、圖片、視頻等內容生產端,如Midjourney、Jasper、Hello History、Pictory、Lumen5等,均具備不小的商業化潛力。
從商業化角度來講,AIGC在垂類應用中已經逐步實現商業化,目前AIGC垂類應用主要采用訂閱收費模式,且采用分層靈活定價模式,與SaaS不同的是應用同時覆蓋C端和B端用戶。未來隨著垂類應用的滲透率提升,AIGC商業前景值得期待。
SaaS:
國內SaaS公司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能力,相較于國外的公司都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與國內SMB企業生命周期偏短、國外SaaS付費生態不成熟等因素有關,但是,SaaS本質上對于公司降本增效的改善是比較明顯的,SaaS行業滲透率提升的趨勢依然不斷推進。
當前SaaS行業有一些邊際變化,首先從盈利性角度來講,SaaS行業的成本相對剛性,隨著國內SaaS公司收入的逐步提升,以微盟等為代表的公司其SaaS業務虧損逐漸收窄并逐步走向盈利。
其次,經歷過疫情之后很多一級SaaS公司逐步退出市場,整個國內SaaS的格局相對清晰,今后賽道有望保持強者恒強的局面;然后,在“AI+”的浪潮之下,很多SaaS公司積極擁抱AI,如有贊,光云,微盟等開始陸續推出相應的AI應用,AI有望為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短期SaaS公司營收業績承壓,但是中國企業數字化長期趨勢不變,隨著經濟逐漸復蘇,SaaS行業有望充分受益。
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
自動駕駛企業兼顧算法優化和量產落地,在技術研發同時,通過技術應用降維實現規模化量產,打通商業化落地路徑,構建數據閉環,推動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新能源汽車行業,行業利好仍在:2023年所購置新能源車仍免征購置稅,疫情后各地積極推出消費券,對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力度較大。
市場供需方面,2023開年因過年早導致消費需求在年前兌現、國補結束、部分車型降價,一季度銷量波動較大,3-4月市場快速回暖;新勢力規模急劇擴張,從初期小而美定位走向更激烈的全方位競爭。一季度特斯拉銷量仍然領跑,但份額有所下滑,建議密切關注4月上海車展及2023年新車型發布。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