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記者:葉詩婕
香港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恒指公司”)再推一只專注于中國內地公司的指數!
【資料圖】
4月17日,恒指公司宣布于今日推出恒生中國央企指數。根據公告,該條新指數為市值指數,旨在反映第一大股東為內地央企的香港上市公司之整體表現。
恒指公司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就指出,中國內地市場重要地位不容忽視。而早在2021年,恒指公司就表示,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企業的投資興趣和需求也與日俱增,而投資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超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范疇,公司正在研究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為基礎,開發一項新的“全面性”中國指數。
50只成分股 旨在內地央企在港上市公司表現
根據恒指公司恒生中國央企指數編纂公告,該指數推出的目的旨在反映第一大股東為內地央企的香港上市公司之整體表現,且成分股固定為50只,檢討周期則為每個季度(數據截至每年3月底、6月底、9月底及12月底),且成分股不適用于快速納入機制。
選股范疇方面,公告顯示,為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中非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上市證券,且其自身或第一大股東(向上穿透后)為央企。至于指數成分股的候選資格,公告指出,地域性要求方面,候選股票需為中國內地證券,且至少上市一個月,并在流動性方面通過恒指公司的投資類指數的換手率測試。
成分股挑選方法上,恒指公司表示,將符合候選資格的證券按恒生行業分類系統的業務類別分類,按市值從大到小計算每只證券在其業務類別內的排名(“業務類別細分排名”) ,再選擇業務類別細分排名最高的50只證券為成分股。此外,當兩只證券具有相同的業務類別細分排名時,市值較大的證券將會被選擇。
至于臨時剔除成分股的替換方面,則是以最近一次定期檢討中同一個業務類別中排名最高的合資格證券代替被臨時剔除的成份股,而如果同一個業務類別中未有合資格證券,則以排名最高的其它合資格證券代替被臨時剔除的成份股。
根據公告,此指數的以流通市值加權,且每只成分股的比重上限為8%,基值為3000,貨幣為港幣,將每2秒發布一次。
以下為記者整理的恒生中國央企指數目前的50只成分股:
著力捕捉中國公司機遇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恒生指數持續擴容,而恒指公司在指數產品開發上,對中國內地企業及A股市場的興趣也日益凸顯。恒指公司在今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內地市場重要地位不容忽視,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帶來大量投資機會。
報告指出,2001年,中國內地約有1100間上市公司。到2021年,這一數字已激增至4600間。隨著內地上市公司的急劇增長,由于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國指”)本身追蹤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未能反映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上市公司表現。而隨著滬深港通計劃的推出,內地和海外的投資者得以投資在香港 (“港股通”)和內地(“滬深股通”)上市的證券。
以此為契機,去年8月下旬,恒指公司推出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全面涵蓋在香港和內地上市的中國股票,80間成分股公司包括46間國指成分股公司和34間市值最大的A股公司。恒指公司指出,根據 2022年10月31日的收盤指數點,恒生滬深港通中國企業指數的自由流通市值為港幣104050億元,分別約為恒指和國指自由流通市值的1.17倍和2.04倍。
2023年以來,從新指數產品的推出來看,恒指公司對中國公司機遇愈發重視。事實上,根據中國基金報記者查詢恒指公司官網發現,該公司2023年以來推出了30只新指數,其中29只都專注于中國內地企業及A股市場。
今年2月13日,恒指公司宣布推出推出恒生A股通低碳精選指數。恒指公司稱,該指數為根據客戶要求定制的指數,旨在減低碳排放并緊密追蹤恒生A股通300指數;4月3日,恒指公司更是宣布一次性推出 27只新指數,全部與A股市場相關,包括恒生A股能源業指數、 恒生A股半導體指數、恒生A股地產指數等。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