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業績越好,越樂于公布一季報時間,然而蘋果將于美東時間5月4日盤后公布最新業績,發布日期較市場預期晚,是否意味著財報存在些許變數?我們又該如何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蘋果(AAPL.US)$日前宣布,將于美東時間5月4日盤后公布第一季度(即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雖然這不是什么重大的消息,但追蹤蘋果股票的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個發布時間比預期要遲了整整一周,不少投資者紛紛開始猜測蘋果延遲發布日的各種原因。
01 蘋果出貨量跟蹤
跟蹤蘋果的財報業績,離不開跟蹤出貨量數據。
從產品的出貨量跟蹤數據來看,消費電子需求依然疲軟,iPhone和Mac的需求萎縮。
通過跟蹤上游供應商富士康的營收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到iPhone的需求情況。富士康大約組裝了70%的iPhone,蘋果占富士康的訂單量約為54%。富士康4月5日公布了3月營收同比下降21%,一季度的營收同比略微增長4%。富士康2、3月份的銷售額下滑暗示了蘋果用戶的潛在消費需求下降,而1月份銷售額的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中國疫情管控擠壓的訂單釋放。
Mac業務方面,IDC數據顯示23Q1全球PC出貨量為 5690 萬臺,與 2022 年同季度相比下降了 29.0% ,其中蘋果的Mac出貨量同比下滑40.5%,市場份額下降至7.2%。從這個數據來看,預計一季度Mac業務的表現難言樂觀。
除了硬件情況之外,服務業務的表現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下,預計AppStore收入、廣告收入和訂閱收入增長將進一步放緩。此外,可能發布的VR產品也并不能給公司貢獻業績增量,從meta和索尼發布的VR產品銷量可以看到消費者需求的下滑。
本次科技股財報季,部分公司可能會采取裁員等降本增效手段來提升利潤,或者通過AI的布局來提振市場情緒,但是蘋果在這兩方面都沒有什么動靜。
02 蘋果的估值水平
從估值層面來看,蘋果現在的估值偏高,安全邊際較低。
總體而言,Apple 的市盈率 (P/E) 對于一家受歡迎的高科技公司來說并不算高。畢竟,2021年公司的市盈率曾經超過40X,但是,公司當前的利潤增速是否能夠支撐長期的高估值,這值得推敲和思考,一旦收入利潤增長有所下行,其是否會導致估值水平的下行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話題。
同樣的道理,蘋果的市凈率(P/B)差不多是46倍,如果高的PB估值提升,主要來源于2020年疫情后,居家需求的增長導致電子產品的消費提升,使得蘋果在多個維度的估值水平上都會抬升數個水位。
也許有一些市場參與者會認為,DCF(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會更加的合理,但是我們對比來看Apple 的股價與自由現金流比率目前也有所升高,基本處于歷史的較高水平,在股息穩定性方面,蘋果是值得信賴的,然而低于 1% 的收益率并不太吸引人。
所以說,在當前高利率環境下,蘋果的收入利潤增長是否會撐得住其高速增長的估值,這值得推敲,我們從一季報前瞻來看,一季報可能不太好看,如果一旦一季報的數據較大的低于市場預期,是否會迎來新一輪的殺估值?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