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華爾街見聞
眼下食品已經取代能源,成為高企通脹的最關鍵“燃料”。
但值得注意是,這是否是食品企業“有意為之”?
以歐洲為例。即便食品成本正在下降,但是消費者為此支出的費用并未隨之減少。
有觀點認為,此前長達一年多的供應鏈混亂,致使消費者對高價食品“習以為常”,敏感性大大降低。而食品企業則利用消費者心理,趁此時機大幅提價,通過“厚利少銷”策略來提高利潤,導致食品價格在不知不覺間“水漲船高”。
歐美不少企業為追逐“利潤第一”,正在以犧牲經濟為代價。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