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作者:王蕊
(資料圖片)
市場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美聯儲加息的進程接近尾聲。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如約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4.75%-5%區間,幅度符合市場預期,這也是美聯儲今年第2次加息。自美聯儲一年前啟動緊縮至今,會議聲明一直提及“持續加息”也許是適當的,但這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額外的政策收緊可能是合適的”。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從議息會議聲明和鮑威爾的表態看,如今美聯儲已不剩多少加息空間,但降息開啟時機仍有待觀察,需要重點關注未來美國銀行業危機發展情況,以及通脹就業數據是否顯示出超預期的韌性。
鴿派信號暗含鷹的立場
中信證券海外宏觀首席分析師崔嶸指出,“盡管會議聲明釋放鴿派信號,但鮑威爾講話仍維持鷹派立場。”例如鮑威爾稱,近期的擴表是為臨時解決銀行業流動性問題,并非貨幣政策立場改變,曾考慮本次會議暫停加息,但加息是委員會的強烈共識,信貸條件的收緊可能等同于加息,年內降息并非美聯儲的基本預期。
“美聯儲3月繼續加息,說明目前階段美聯儲仍將通脹視為貨幣政策考慮的第一因素,而選擇犧牲經濟。”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表示,美國經濟已經介于滯脹和衰退之間,美聯儲雖然會謹慎地權衡通脹風險和衰退風險,但通脹風險仍然是主要風險。在衰退時點前,美聯儲還有繼續加息的時間和空間。一旦美國經濟爆發危機,美聯儲可能迅速轉入降息。
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后,美國銀行業普遍出現負債端存款流出,而資產端投資浮虧的狀況,市場一度擔憂美聯儲將在3月開啟降息。申萬宏源證券宏觀分析師王茂宇認為,此次美聯儲加息,反映目前金融風險可控,而2023年利率中樞并未上修,則顯示美聯儲擔憂信用條件收緊對經濟影響具備不確定性。
他表示,此次會議下修了2023年失業率預測,一方面顯示美聯儲對于實體經濟軟著陸仍具備信心,另一方面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將維持較強態勢,與美聯儲上修核心通脹對應。在信用條件影響可控的假設下,美聯儲或將通過維持高利率水平更久的方式抑制通脹。如果信用條件收緊力度、持續時長超美聯儲預期,則可能對后續政策造成巨大影響。
金融風險或成核心變數
崔嶸預計,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或接近尾聲,5月議息會議是否繼續加息,取決于未來美國銀行業危機的發展,以及通脹就業數據是否顯示超預期的韌性。當前美歐銀行風險事件仍對市場情緒產生擾動,資產價格仍在“風險+降息”與“通脹+加息”預期搖擺下大幅波動,預計當風險情緒逐步釋放后,未來全球資產定價邏輯仍會重新回歸基本面。
華泰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則坦言,“我們認為美聯儲已經不具備繼續大幅加息的基礎,如果本次加息后繼續加息,或年內堅持不降息,可能進一步加劇金融系統脆弱性。”她指出,硅谷銀行倒閉打開了美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潘多拉魔盒,時間上與歐洲瑞信銀行接管風波形成共振,金融穩定風險成為當前美聯儲的核心制約因素。
她表示,二季度美聯儲可能采取加息+擴表作為短期的“權宜之計”,但這或不足以根本上扭轉目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面臨的困境。硅谷銀行事件仍然在繼續演繹,未來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在增長、通脹和金融穩定上的權衡將更加艱難。如果美國中小銀行的擠兌風險進一步蔓延,美聯儲需要繼續擴表緩解銀行負債端收縮壓力,甚至降息提振銀行資產端的價值。
“市場對金融風險擴散擔憂強于美聯儲。”國海證券分析師黨崇鈺認為,盡管美聯儲稱美國銀行系統是健康和有韌性的,但是無論是美國硅谷銀行倒閉,還是全球30家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s)之一的瑞士信貸危機,都引發了市場對未來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這一分歧直觀體現在加息終點利率上,美聯儲預測2023年政策利率終點區間為5%-5.25%,而市場則認為美聯儲會降息至4.25%-4.5%。
政策拐點醞釀美債機會
“無論如何,美債的機會應該是相對確定的。”國元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楊為敩表示,經驗上,逢每一輪加息的末端,美債的行情都會率先于最后一次加息之前啟動,近期美債收益率的下行應該代表了收益率的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美股行情則尚需等待,預計至少要等到年底,畢竟其更多錨定的是美國經濟基本面。
他同時提到,美國政策拐點可能對國內資產不會有太多的直接影響。在不發生極端風險時,國內基本面不至于因海外經濟衰退而明顯惡化,畢竟出口對經濟的解釋力是有限的。但本次美聯儲終止加息的時點是偏晚的,因此無法排除后續美國發生極端風險的可能。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也表示,看好高評級和投資級債券,“它們在經濟一旦衰退時應更具韌性”。鑒于基本面惡化和銀行業壓力引致的溢出風險,對高收益企業信用更加謹慎。同時,基于盈利前景惡化、估值高企及加息引發的風險,投資者應考慮在美股和成長股以外多元化布局,例如新興市場股票、德國股票及部分歐洲投資主題更值得關注。
而在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看來,雖然FOMC會后市場解讀為鴿派,但關于降息的博弈可能會使得美債利率短期“下不去”,而金融風險及企業盈利壓力意味著對美股也需維持謹慎。無論美國是否能拉著歐洲協同寬松,今年美元相對于新興市場貨幣都將面臨下行壓力。倘若美歐能協同,則貨幣超發將繼續支撐黃金等硬通貨價格。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