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鋰、鈷和稀土元素等戰(zhàn)略原材料年消費量的至少五分之二將由本土生產。
全球新能源補貼戰(zhàn)正式打響?
(資料圖)
媒體看到的最新草案文件顯示,歐盟委員會今天將宣布一項重磅清潔能源提案,計劃到2030年光伏和電池等關鍵技術本土制造能力達到40%。
報道稱,歐盟計劃幫助清潔技術企業(yè)獲取建造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其他技術所需的原材料,具體來看,到2030年,鋰、鈷和稀土元素等戰(zhàn)略原材料年消費量的至少五分之二由歐洲本土生產。
歐盟可能還將公布一項建立歐洲氫庫的計劃,旨在支持可再生氫投資。
除此以外,提案內容預計還包括加快審批速度、提高工人技能、保持歐盟長期競爭力等戰(zhàn)略計劃。
顯而易見,這一利劍直至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這一法案于去年中旬正式通過,計劃把高達369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稅收抵免和清潔能源補貼。
歐洲對此非常不滿,擔心這將誘惑歐洲企業(yè)把投資轉移到大西洋彼岸,進一步損害歐洲經濟。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曾指責拜登政府奉行“雙重標準”,認為此舉是在考驗全球最大雙邊貿易、價值1.1萬億美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誠意”。
此后,歐洲就一邊和美國周旋,一邊籌劃推出本土清潔能源補貼政策。
早在去年年底,歐盟和美國就法案中有關汽車行業(yè)的一個規(guī)定達成一致,即有關電動汽車國產化比例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租賃車輛。
歐盟最近公布了新的政府補貼,以降低為清潔技術公司提供稅收減免和其他福利的難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領域,歐洲政府為企業(yè)提供的補貼可以媲美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提供的補貼。
歐盟和美國上周還同意就一項新貿易協(xié)議展開正式談判,側重于關鍵原材料的采購。歐盟希望,美國能夠允許歐洲本土開采或加工的關鍵礦物符合《通脹削減法案》的采購規(guī)定。
編輯/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