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南深
繼去年8月$龍光集團(03380.HK)$之后,又有出險房企成功達成港交所復牌條件,順利恢復交易。
3月9日晚,$佳兆業集團(01638.HK)$公告,已履行復牌指引,并申請公司股份自2023年3月10日上午9時起于聯交所恢復買賣,3月10日早間聯交所通告公司復牌。不過,佳兆業開盤一度大跌近40%,截至發稿,現跌幅收窄至27.3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佳兆業得以復牌,主要是成功披露了2021年和2022年中期業績,不過公司情況仍難言樂觀。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其分別虧損77.58億和127億元,而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違約及交叉違約的債務仍超過800億元。公司稱,“現有的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對本集團持續經營之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去年4月1日,因無法在截止日前發布2021年業績,還有至少12家出險房企(或物業股)與佳兆業一道進入停牌,此后的2022年中期業績也沒有發布,包括恒大、融創、世茂、奧園等。根據港交所規則,如果今年9月底前這些房企達不成復牌指引,將面臨退市。
佳兆業披露業績成功復牌,持續經營能力仍難言樂觀
2022年6月29日,佳兆業集團發布了港交所提示的有關復牌指引的公告。2023年3月9日晚,公司宣布其已履行復牌指引。
首先,佳兆業在3月9日晚刊發了“拖欠”許久的2021年度業績和2022年中期業績。其次,公司稱“本集團經營的業務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最后是自公司證券暫停買賣以來,其一直向市場提供有關最新發展的消息,“本公司已定期刊發最新消息,讓市場知悉其最新發展”。
此情況下,2022年4月1日起暫停交易的佳兆業集團終于迎來復牌。不過從佳兆業股價早盤的表現還是能看出市場的態度,其開盤低開30%,一度探低近40%,截至發稿,現跌幅收窄至27.38%。
雖然成功發布業績,但佳兆業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仍存重大不確定性。
根據其最新披露,佳兆業2021年度營業收入及毛利分別約為355.44億元及46.28億元,較2020年分別減少約36.3%及70.9%,歸屬股東凈虧損約為127.27億元。2022年上半年,佳兆業實現營業收入134.31億元,較2021年同期再減少55.3%;毛利23.1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75.1%,歸屬股東凈虧損76.72億元。從簽約銷售來看,公司出險后整個2022年上半年僅賣出物業105億元,而2021年銷售了900多億元。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有2102億流動負債,已違約或交叉違約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約871億元,而2022年6月底之后公司還有新增違約。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現金及銀行存款(包括受限部分)只有109億元,扣除預收賬款(包括合同負債)的資產負債率上升至83.4%,凈負債率增加至313.2%,現金短債比(剔除受限制現金)僅有0.03倍。
公司稱,“該等事件或情況表明現有的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對本集團持續經營之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仍有至少12家停牌,部分正加快債務重組進度
佳兆業的復牌給同樣停牌已經快一年的內房股群體,帶來一絲曙光。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仍有至少12家內地房地產及物業管理上市公司因未能刊發2021年度業績而停牌。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若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便有權將股份除牌,“取消上市地位”。因而,去年4月1日開始停牌的這些公司,必須在今年9月底前公布業績,及履行其它復牌指引,否則將面臨退市。
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公告發現,這12家公司大部分均收到了港交所發出的復牌指引,比如融創中國、世茂集團、陽光100中國等上市房企的補救期均在今年9月30日。
復牌指引內容就三條,一是刊發上市規則規定的所有未刊發財務業績及處理任何審核修訂;二是證明公司遵守上市規則第13.24條,即證明公司有持續經營能力;三是向市場公布所有重大信息,以供股東及其他投資者評估公司狀況。
目前對多數出險房企而言,大部分仍有業務在經營,困擾業績發布的仍然是債務問題,而不少企業已經在加快進度。
以$融創中國(01918.HK)$為例,2022年12月9日,融創公告了初步的境外債重組框架,計劃將30億至40億美元的債務以及部分股東借款,轉換為普通股或股權掛鉤工具;剩余債務則進行展期,展期時間為2年至8年;提供部分資產處置凈收益擬作為償還新票據的額外資金來源;同時擬向及時支持重組方案的債權人提供同意費。
而2023年3月7日,有媒體報道稱,融創中國境外債重組計劃獲得主要持有人臨時小組的支持,雙方將簽署重組支持協議。在完成協議簽署后,融創中國擬在3月底前對外公布其債務重組計劃。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