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來源:學恒的海外觀察作者:王學恒 張熙
中國PMI回升觸及歷史高位
3月1日,中國官方和非官方PMI數據出爐。其中,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制造業PMI達到52.6(前值50.1、市場共識50.5);非官方PMI突破榮枯線,達到51.6(前值49.2)。官方制造業PMI為近10年的最高點,次高點為2017年9月的52.4。
歐洲通脹壓力進一步凸顯
本周,法國、德國、歐元區通脹數據相繼公布。法國2月CPI同比增速初值為+6.2%(市場共識+5.8%),創歷史新高;核心CPI同比+4.5%,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德國2月CPI初值同比+8.7%,與市場共識一致,但仍處于高位;核心CPI同比+5.4%,追平2022年12月的歷史最高點。歐元區2月初值CPI同比增速為+8.5%,高于市場共識的+8.2%;核心CPI初值同比增速為+5.6%,高于市場共識的+5.3%。
全球流動性進一步趨緊
歐元區的通脹壓力引發了市場對歐央行加息提速、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本周,市場將2023年二季度歐央行政策利率假設由3.5%上調25bp至3.75%。歐元兌美元本周升值0.36%。
美國方面,各期限美債收益率均處在穩步上行階段。其中2年美債收益率收報4.86%,上漲8bp;10年美債收益率收報3.97%,上漲2bp。美元指數本周下行0.7%至104.53,主要是因為各國經濟展現出了基本面的相對優勢(如中國PMI)或者相對的通脹壓力(如歐元區CPI)。
美股和港股市場有所反彈
僅管全球流動性多處于趨緊狀態,基本面的轉好帶動本周美股和港股市場實現了正收益。標普500指數在200日均線上形成了支撐,隨后實現了快速反彈,說明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仍在發酵。恒生指數一方面在前期的連續下跌后增加了投資性價比,另一方面中國PMI的強勢表現觸發了港股的反彈。本周,港股的上漲行情主要由南向資金驅動。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周期下行的風險,國際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國內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
編輯/Je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