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源新媒
(相關資料圖)
電動汽車國補取消僅僅過去了7天,$特斯拉(TSLA.US)$就揮舞起了價格鐮刀。
1月6日,特斯拉宣布下調旗下國產車型售價,最高降幅達4.8萬元,目前,Model 3起售價為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為25.99萬元,均創史上新低。1月13日,特斯拉又宣布下調歐洲、美國等多個市場的售價。
作為業內龍頭的特斯拉揮舞起降價武器無疑對整個行業有著重大影響。
降價:被動選擇
這次降價是5個月之內,特斯拉在國內第 5 次調價或促銷,不同車型累計降幅約5萬-10萬元。
而特斯拉降價的原因也很簡單,2022年的銷售不及預期,股價也因此下降了超過60%。去年一年,特斯拉銷量131萬輛,低于預期的150萬輛。而特斯拉的產能已經飆升到了200萬輛。
在柏林工廠和得克薩斯州工廠陸續建成投產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的供給能力會進一步提升,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是否會延續火熱的情況卻要打上一個問號。
作為全球目前最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已經取消了新能源車的(國家)補貼。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會進入全新的競爭階段。
在過去的兩年里,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從2020年的320萬輛上漲至2022年的1000萬輛。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今年全球電動乘用車的銷量預計將上漲至1360萬輛,其中大約75%為純電動汽車。
但電動車銷量在2023年會繼續創下新紀錄的同時,也可能會放緩增速。而隨著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會不斷加速,這對汽車制造商們來說,意味著巨大壓力。
特斯拉降價之后,最先感受到壓力的也許不僅僅是它的競爭對手們,還有特斯拉那一連串的上游供應商。
咨詢公司貝恩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特斯拉和其他汽車制造商在過去2年多的時間里享有更高的汽車價格和更高的利潤率,但供應商無法完全轉嫁更高的成本,因此供應商的利潤率下降了。去年第三季度,汽車制造商的利潤率比供應商高出近3個百分點。
享受巨大產能優勢的特斯拉有降價的底氣,但是在歐美等市場上與特斯拉直接競爭的福特、通用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可能沒有特斯拉那么多的手段。
目前$福特汽車(F.US)$、$通用汽車(GM.US)$等企業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特斯拉的腳步加入價格戰的行列。
本土新勢力的抉擇時刻
但是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造成新勢力們的選擇并不多。
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為36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43.8%,滲透率為26.5%。
國內三大高端電動汽車制造商——$蔚來(NIO.US)$、$小鵬汽車(XPEV.US)$和$理想汽車(LI.US)$——1月份的銷量相比12月均出現下滑,其中小鵬降幅超過50%,達到59.6%。理想汽車相比去年12月交付下降了28.7%,未來則下降了46.2%。比亞迪雖然環比下滑35.74%,但同比仍然增長六成以上,占據整個市場超40%銷量。
顯然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對本土新能源汽車有著明顯的影響,本土品牌紛紛降價。
1月13日,問界旗下的問界M5 EV、問界M7兩款車型宣布進行價格調整,其中問界M5 EV的起售價從28.86萬元降至25.98萬元,而問界M7的起售價則是從31.98萬元降至28.98萬元,全系最高降幅3萬。
1月17日,小鵬官方公布了G3i/P5/P7的新年價格體系,整體車型價格相比價格調整之前下降了2~3萬。
除了問界和小鵬,還有部分品牌推出了限時優惠活動。
而蔚來是新勢力里降價幅度最猛的。據報道,蔚來自2月1日起對部分車型降價,最高幅度可達10萬元。北京某蔚來中心工作人員,并非單款車型售價降幅10萬元,而是包括分期利息在內的整體優惠算下來,降幅可達10萬元。
諷刺的是,蔚來CEO李斌曾表示,“特斯拉降到十幾萬我都不奇怪,未來絕不降價。”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