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在股票市場“投機”久了,我們總會不斷的問自己:為什么賺錢的總是別人?而自己卻總是虧,總是被套。也許你應該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的投資策略是否得當,或者學習一下投資大神是怎么操作的。
一提到股票投資的牛人,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巴菲特,他是股票投資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價值投資派別的標志性人物。但是也有另外一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投資大神,專門尋找10倍股投資的傳奇人物,他就是彼得·林奇,同樣也是價值投資派別的代表人物。
【資料圖】
巴菲特的傳奇故事,就不必多說了。
巴菲特有多牛大家都知道?從1957年到1964年的8年時間,總收益率608%,年化收益率是28%,從1965年到1984年的20年間,總收益率5594%,年化收益率是22%,其中,1976年的收益率更是超過了50%。從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間,總收益率5417%。
巴菲特在這40年里,總收益率是287945.27%,財富增長了2879倍,年化收益率大約是22%。從1000萬美元滾到了現在的727億美元(2015年),成為了歷年的世界首富。一個做股票投資的人,居然可以這么多年蟬聯世界首富,甚至可以一直排名前三的位置,高達十幾年。真的可以堪稱是“世界級的傳奇人物”。
而彼得·林奇,他是全球的最佳選股者,也是美國證券界的一枚超級巨星,更是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他曾經任職于全球資產規模最大、最成功的的富達基金公司麥哲倫基金)。
他從1997年就開始接管了麥哲倫基金,在1990年就急流勇退宣布退休了。在他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里,他創造了一個投資的神話。就是創下了基金的歷史上,最高的投資報酬率,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高達29%,投資收益率高達29倍。
等于說,如果投資人從1977年投資1萬美元,買入彼得林奇管理的麥哲倫基金,在他的管理下,到1990年你的財富就可以增值到了29萬美元。試問一下,13年你的財富翻了29倍啊,你要做什么工作,才可以有這么高的收益?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人的投資理念的區別。
雖然巴菲特是師從價值投資的鼻祖格雷厄姆的門下。而彼得林奇又只是一個管理全球資產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麥哲倫基金的最傳奇的基金經理而已。但是其實這兩個人的理念都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
首先,我們來說說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一、好公司才有好股票。要求我們投資那些我們業績持續優秀的,經營好的好公司。
二、遵循現金流量的原則,其實就是看股票,看這家公司的估值。
三、“市場先生”原則。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四、安全邊際原則,其實就是上市公司的“護城河”理念,要買那些你懂的公司,不要買那些你看也看不懂的公司。
五、長期持有原則,其實就是要有耐心,不要去追漲殺跌。
那么,下面我們來說說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
第一,選擇優秀的、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這個跟上面提到的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第一和第四的:“護城河”和“安全邊際”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我們投資那些基本面良好的,優秀的上市公司。
第二、專注投資熟悉的領域,絕對不要涉足你不熟悉的領域。這個也是跟上面提到的第四點,“安全邊際”理論是一樣的。
第三、成功投資者的個人素質,他認為投資所必須的個人素質,包括:耐心、自立,常識等,這個就跟上面的最后一點“堅持長期投資”理念,是相類似的。因為做股票投資,最大的因素,是要抵抗得了自己人性的弱點以及內心的直覺。
第四,就是彼得林奇用雞尾酒會理念形象的告訴我們,在每個人都談論股市的時候,反而是最危險的時候,在每個人都不愿談論股市的時候反而是最安全的時候(這就與巴菲特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的投資理念是相類似的),彼得林奇還告訴我們,不要去預測股市,因為在他從事投資的幾十年里,他本人和那些華爾街眾多的專家都沒有一個人能夠預測股市。
所以說,盡管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不是師從同一個人。但是兩個人卻又有“相見恨晚”的同樣的投資理念。所以,成功的人肯定就會有他們成功的秘訣。其實在股票投資的路上,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別人比你更能堅持,更有耐心,而不一定是多聰明,或者多有實力。就像彼得林奇說的,業余投資者,也可以有比專業的投資者,更高,更好的收益。
這樣就能徹底地解答為什么別人就可以賺錢,而你卻不斷虧錢的問題了。
所以盡管現在股票市場風云變幻,我們更應該耐心持有更有價值的股票,好公司越跌越買,才能有更高,更好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早一點實現財富自由。
謹以此文,與大家共勉!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