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發布的一項報告預測,2023年美國債券收益將超過美股股息。自2008年以來,還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高盛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債券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使得股票似乎成為尋求誘人回報的投資者的唯一選擇。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股票的表現大大優于債券——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與美國30年期國債的相對表現達到了新的峰值,遠高于科技泡沫時期的水平。
(相關資料圖)
需要明確的是,這份報告專門指的是股息率,而不是股票回報率。也就是說,高盛寫的是債券的利息支付相對于股票投資組合的股息支付。資本利得回報是一個單獨的領域,在大多數經濟環境中,股票的表現往往優于債券。
高盛表示,在過去14年里,美股的股息表現確實超過債券,是一種不尋常的現象。由于債券的可靠性,其利息通常超過股票股息。股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放豐厚的股息,但債券發放穩定、固定的利息。這種穩定性往往會增加債券的整體收益率,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情況并非如此。
債券收益率為何表現不佳?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就業有關。盡管2009年年中正式走出衰退,但美國就業市場在接下來的七年里依然疲軟。直到2016年,失業率才達到經濟學家所認為的「充分」就業,約為4%。
作為回應,美聯儲從2008年到2017年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或接近于零。盡管美聯儲在2019年年中將利率上調至2.4%,但這一過程很快被打斷,迫使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
債券市場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聯儲設定的利率。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許多債券明確地根據基準利率變動,因此美聯儲的低利率時代也意味著美債的低利率時代。
結果,美聯儲持續的低利率使美債市場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處于疲軟狀態。與此同時,美國股市也開始上漲。從2009年到2021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從740點左右攀升至4700點以上。這種增長也適用于股息支付。在此期間的大多數年份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徘徊在2%或更高。
高盛認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該投行在報告中說:「在今年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之后,新的、風險可能更低的固定收益投資替代品正在出現: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的收益率接近6%,再融資風險很小,而且相對不受經濟低迷的影響。」「投資者還可以鎖定有吸引力的實際(經通脹調整)收益率,10年期和3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TIPS)接近1.5%。」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收益率約為1.7%。
高盛在報告中寫道:「自2020年以來,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已大幅縮小,目前相對較低。」「風險較高的信貸也是如此,與無風險的美國國債相比,其收益率相對較低。與低風險債券相比,投資者沒有從持有股票或高收益信貸的風險中獲得太多補償。」
對于投資者來說,高盛認為當前環境中債券有兩個強大的優勢。首先,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債券的收益是固定的,且定期支付。對于許多希望從投資組合中賺取現金的投資者來說,這比股息支付不可預測的性質要好得多。現在,他們可以在沒有嚴重機會成本的情況下獲得這種可預測性。
其次,或許更重要的一點是,高盛認為這是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的一個安全港。高盛表示:「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尤其容易受到經濟放緩或衰退的影響。」
在經濟動蕩時期,股票的價值通常是對沖通貨膨脹的一種手段。股票價格和股息往往會隨著貨幣價值的周期性波動,因此投資者可以預期股票的綜合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跟隨通貨膨脹。相比之下,相對于高通脹,固定收益資產的回報率往往較低。然而,大多數分析師預計通脹將在2023年下降,將這種下行也將影響股票投資組合。
相反,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認為,2023年的主要風險是全面衰退。在這種環境下,股票的風險尤其大,而債券的固定價值往往是一種強有力的對沖手段。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