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防疫管控放松和國家擴內需、促銷費政策的推動下,2023年消費復蘇的方向明確,廣告、電商、線下文娛消費等疫情受損板塊有望進一步修復。建議關注互聯網、文旅+科技等方向的投資機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防疫管控放松預期兌現,促銷費重視程度提升。
疫情管控方面,11月以來從防疫政策從「二十條」到「新十條」,國內防疫管控放松的預期兌現。促銷費方面,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先后發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政策在消費領域重點關注傳統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和綠色低碳消費四個角度,主要內容包括:
傳統消費:重點強調了汽車及其配套設施消費以及租售并舉的房地產消費。
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養老育幼、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群眾體育、家政服務等消費,提高教育服務質量和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新型消費:支持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等技術應用。發展新零售業態。培育「互聯網+社會服務」新模式。促進共享經濟等消費新業態發展。支持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經營模式。
綠色低碳消費:倡導耐用消費品綠色升級、低碳建筑、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綠色生活等,加大政府對低碳產品采購力度。
廣告、電商、線下文娛消費等板塊有望充分受益。
盡管近期新冠感染人數料將達到高峰,但疫情管控放開和國家促消費大方向明確。考慮到疫情發展狀況和今年的低基數,我們認為消費復蘇將成為2023年發展主線之一,廣告、電商、線下文娛消費等疫情受損板塊有望充分受益。
廣告:我們預計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變化,以及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政策的出臺,廣告市場有望從3個維度迎來利好:1)廣告主對于經濟景氣度信心不斷回升,提高流量平臺廣告加載率;2)廣告主愿意支付的流量價格提升;3)廣告經營杠桿帶來利潤端的改善幅度大于收入端。
電商:受益于物流恢復以及用戶消費意愿回升,線上零售有望展現出良好復蘇趨勢,我們建議關注短視頻直播電商的邊際變化。
線下文娛消費:「二十條」到「新十條」出臺的過程中,文旅部對應調整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不再要求旅客核酸陰性證明、查驗健康碼、開展落地檢,游客出行限制進一步解除。我們認為隨著防控措施不斷優化,疫情對于線下文娛消費的擾動有望逐步減弱,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復蘇。
看好互聯網、「文旅+科技」兩大投資主線。
在疫情防控放開和宏觀經濟預計將復蘇的背景下,建議關注互聯網板塊修復、「文旅+科技」兩大投資主線。
互聯網:宏觀經濟預計將復蘇、互聯網監管趨于平穩、平臺降本增效等邊際改善有望帶動互聯網行業基本面進一步修復。PCAOB發布公告撤銷關于中概股審計檢查工作的裁定,中概股退市危機暫時告一段落。目前互聯網行業的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建議關注互聯網平臺業績兌現以及短視頻、出海等賽道的機會。
文旅+科技:疫情管控放開和宏觀經濟預計將復蘇的背景下,居民的文旅出行需求進入復蘇通道。同時,國家大力支持文旅融合發展,并提供資金和政策扶持,推動文旅項目落地。根據企業預警通,2022年地方政府文旅專項債總投資額達到5,704億元(截至2022年12月11日)。根據文化產業評論統計,2022年全國文旅領域的重大項目超3000個、總投額超3.8萬億。在產業整體復蘇的同時,AR/VR、全息投影、數字虛擬人等多種新技術不斷成熟,逐步在文旅場景落地應用,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和沉浸的體驗。我們認為「文旅+科技」的模式有望帶來行業革新,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風險因素:
疫情反復超預期;宏觀經濟偏弱導致消費需求恢復不及預期;行業政策收緊;市場競爭加劇;技術進步不及預期;內容上線節奏及質量不及預期等。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