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后一家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的主要央行也撐不住了。
周二(12月20日),日本央行放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限的決定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出人意料的舉措可能意味著,全球最后一家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的主要央行將采取更廣泛的緊縮政策。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就這一舉措的意義看法不一,不過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全球投資者對日本央行最終可能放棄其作為最后一個低「利率錨」的角色感到不安。
日本央行在例行政策會議上表示,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的上限可以從之前的0.25%升至0.5%。作為收益率曲線控制計劃的一部分,日本央行自2016年以來一直將基準國債收益率維持在零上下的目標區間,并將其作為把整體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的工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本央行沒有將通脹列為采取這一舉措的原因之一,而是強調了對國債市場運行情況的擔憂。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稱,這一調整并不等于收緊貨幣政策,與此同時,日本央行將隔夜利率維持在-0.1%。
但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至少是日本央行在遠離超寬松政策的道路上邁出的一步。
德銀(Deutsche Bank)策略師指出,日本央行選擇現在轉變政策主要出于三個因素。首先,現任行長黑田東彥將于明年春季卸任,如果在通脹環境下過于堅守寬松政策,央行將面臨選出一位鷹派新行長的風險,通過現在「假轉鷹」,之后可以選出一個立場更溫和的新行長。此外,美債收益率最近幾周有所下降,這使得日本國債收益率的走勢看上去不再那么不一致,并減輕了日本國債收益率的上行壓力。最后,圣誕節即將到來,因此該央行可能認為投資者不會太關注這類舉措。
德銀的策略師們寫道:「很少有海外投資者會積極賣出日本國債,因為全球許多投資者都在休假。」但策略師們認為,日本央行的舉措顯然引起了大量關注:「從市場反應可以明顯看出,投資者認為日本央行的舉措預示著更大的轉變。」
日元兌美元大幅飆升,漲幅超過3%,與此同時,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上升16個基點,至0.413%,此前一度觸及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隨著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觸及近三周高點;美元兌主要貨幣普遍走軟,美元指數下跌0.7%。
由于日本與其他發達市場的息差不斷擴大,今年日元遭到大規模拋售,日元兌美元今年早些時候一度觸及數十年低點。
在收益率上升的影響下,亞洲股市昨日普遍下跌,其中日經225指數出現超過2%的跌幅。歐洲和美國股市的反應較為溫和,其中美國股市擺脫了早盤的小幅下跌,收盤時小幅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結束了連續四天的下跌行情。
有關日本央行更廣泛的政策轉變的猜測越來越多。
日本共同社上周末報道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正考慮提高2%通脹目標的靈活度,美國國債市場在周一交易時段受到了影響。報道說,岸田文雄最早可能在明年春天討論如何在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的任期于4月份結束后,在新央行行長接任之后修改政府與日本央行在2%目標上達成的10年協議的細節。
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首席經濟學家羅賓·布魯克斯(Robin Brooks)發布推文稱,由于其他主要央行收緊政策,今年全球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為了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限,日本央行投入了大量資金。布魯克斯說,日本央行面臨的這一壓力可能會加劇,「因為市場已經聞到了‘血腥味’」。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首席外匯策略師亞當·科爾(Adam Cole)在研報中指出,雖然有關日本2023年加息的預期已經形成,但市場普遍認為在黑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行長的最后幾個月里不太可能發生任何事情。
科爾稱,包括前瞻指引和政策利率在內的其他政策方面沒有發生變化,日本央行的聲明強調的是擴大收益率區間在市場功能方面發揮的作用,而沒有將其描述為貨幣政策的收緊。
「但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反應非常激烈。我們還注意到,盡管最近幾周市場上的美元/日元多頭頭寸大幅減少,但在日本央行宣布決策之前頭寸情況仍是美元/日元凈多頭,回補日元空頭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日元匯率,」科爾在研報中寫道。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全球G10外匯研究和北美宏觀策略主管史蒂夫·英格蘭德(Steve Englander)說:「過去一周,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釋放了令人意外的鷹派信號,但鑒于基調的巨大變化,我們認為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釋放的信號應被列為一階沖擊(first-order shocks)。」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