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石油、天然氣和關鍵金屬的投資低水平,將繼續支撐高盛所稱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
高盛表示,在新產能投資不足、全球經濟復蘇以及美聯儲加息放緩影響下,明年大宗商品可能再度成為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年回報率可能達到43%。
高盛分析師Jeffrey Currie在12月14日的報告中表示,盡管近期價格有所下跌,但大宗商品依然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以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 GSCI)衡量,全年回報率達到23%。
但目前的狀況是,盡管許多大宗商品的價格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里已經翻倍,整個行業的資本支出情況缺仍令人失望。以基本金屬為例,2022年全球礦業公司的資本支出比2010年的峰值支出低了近50%;批準的銅礦項目規模處于過去15年的最低值,整體缺口有望達到創記錄的160萬噸。
Currie認為,這種資本支出下跌主要源于投資者對2023年增長前景感到擔憂。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中,資本成本的快速上升降低了持有實物庫存或賬面風險的動力,扭曲了價格發現。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出來創造富余的產能,大宗商品將繼續陷入長期短缺的狀態,價格會持續走高且波動也會更大,整個市場將被投資不足所左右。
但全球商業周期遠未結束。從基本面來看,明年大多數大宗商品的環境比高盛在2020年10月首次強調商品超級周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樂觀。隨著亞洲經濟復蘇、美聯儲加息放緩,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明年有望上漲43%。
對于明年商品走勢,Currie認為投資者需要記住的是:商品超級周期永遠不會直線移動。市場更多的呈現的形態是短線的起起落落。其認為在經濟衰退預期的干擾下,明年一季度商品價格可能出現下跌,但接下來石油、天然氣、工業金屬的供應短缺將會推動價格繼續走高,整體市場升勢將從明年二季度開始。
2023年需要關注的變化是,大宗商品是否會迎來新一輪資本支出周期。Currie認為,隨著新經濟估值的下降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目前市場接近這種資本輪換。大宗商品與納斯達克的夏普比率的3年移動平均線開始趨同。歷史上,當這兩者交叉時,資本將從大型科技公司轉向能源和工業公司不斷增長的利潤。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