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港股市場的持續反彈,資金也大幅流入投資港股的ETF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港股ETF產品月內資金凈流入超160.25億元,總份額相較于去年年底猛增145%。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海外緊縮預期緩和、國內穩經濟政策持續推出、港股流動性環境改善,近期的反彈或有望延續,雖然短期來看可能會有震蕩,但長期投資價值凸顯,建議投資者做長線布局。
【資料圖】
港股ETF份額激增145%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全市場76只跨境ETF份額達2703.37億份,相較于去年底的1167.62億份,同比增長了132%;其中,投資港股的ETF產品總份額達1763.39億份,同比去年猛增145%;合計規模達1005.26億元,同比去年年底的536.49億元,增幅達87%。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港股市場的持續反彈,資金也大幅流入投資港股的ETF產品,以區間成交均價測算,11月以來,港股ETF產品累計資金凈流入超160.25億元。
此外,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多只港股主題基金11月以來回報領漲主動權益類產品。包括天弘港股通精選、匯豐晉信港股通精選、浦銀安盛港股通量化優選等多只產品11月以來凈值漲幅超22%。
對于11月以來港股市場強勢反彈,華泰柏瑞基金恒生科技ETF基金經理柳軍表示,港股作為離岸市場,其基本面看大陸、資金面看海外。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港股基本面和資金面都有所制約,特別是資金面受到美元加息影響,導致港股出現較長時間和較大幅度的調整。而近期這些制約因素都有邊際改善,預期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國內近期密集出臺的穩經濟政策,涉及面非常廣,顯著提振了經濟改善的信心,同時美國通脹出現下行趨勢跡象,有利于緩解港股市場資金流出的壓力。
「近期我們也看到港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較大幅度升值,印證了港股市場資金或許已出現逆轉。」柳軍認為,這波反彈幅度之大,主要是前述兩個制約因素都處于預期拐點且邊際改善區間,因此市場反映比較強烈。
北京一大型公募人士表示,綜合來看還是國內經濟的復蘇對香港成長板塊的走勢形成了基本面上的支撐。首先,從流動性角度看,美聯儲加息力度最大的時期大概率即將結束,因為無論是美國國內通脹還是其他經濟數據,都很難支持美聯儲繼續大幅加息,市場已經開始交易衰退預期,所以從流動性的角度講,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是邊際持續改善的。其次,從政策面看,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政策導向也是邊際向好的,平臺經濟整改基本告一段落,現在的政策重點轉變為支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案例。
「另一個是中概股回歸問題,中美資本市場互相開放融合的大方向在短期內大概率不會輕易改變,雖然期間還是可能有些波折,中概股回歸的影響也在逐漸鈍化。」該公募人士認為,整體從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來看,香港成長板塊的主要影響因素邊際上都是向好的,「估值的壓制因素在逐漸消解,當前的時間點,我個人對香港成長板塊整體還是比較看好的。」
反彈行情或有望延續
11 月 18 日,港股市場呈現分化行情,截至收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數收跌 0.29%,恒生科技指數收漲 0.57 %,恒生國企指數收跌 0.25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11月以來,三大指數漲幅分別為22.51%、31.2%、24.03%。
對于這波反彈行情是否可以延續,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組副主管兼基金經理萬瓊表示,隨著海外緊縮預期緩和、港股流動性環境改善,反彈有望延續,不過仍要繼續跟蹤海外通脹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緊縮節奏變化。
華泰柏瑞基金柳軍認為,長期來看還是取決于基本面和資金面這兩個因素是否在真正經歷拐點,且朝著改善的方向持續發展,「這兩個因素或許都接近拐點,但時間長度難以判斷,相對而言,港股已進入到風險釋放比較充分的區間,長期投資價值顯現。但短期而言市場會受到技術面的影響,可能會有所反復,且不排除出現較大幅度的震蕩。」
「目前港股流動性以及一些預期層面的擾動已經都在較低的水平,包括外資持倉,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意愿等。往后只要公司以及行業有明顯基本面以及盈利業績的反轉,我相信港股將會迎來非常好的回報。」前述公募人士認為,對于壓制港股估值的因素,現在唯一在等的就是盈利壓力的消化。
至于盈利以及業績壓力的消化,該公募人士分析,第一要看企業能否把同比基數穩住,即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回到同比的增長。第二要看企業能否找尋到新的成長點,或者說在老業務上有新的成長曲線,支持企業實現收入和業績的進一步成長。這一步只要發生了,相信很多其它壓制估值的因素就都不存在了。
「另外,港股是一個可以做空的市場,每日的交易量里,賣空的占比較高。如果基本面盈利可以反轉的話,反而能夠加速市場反彈。所以我認為之前提的大部分壓制因素都已經不在了,現在就等這些企業的盈利恢復成長。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能夠看到反彈。」該公募人士直言,大部分港股的成長標的估值已是歷史極低水平,盡管眾多公司發起回購,依然無法改變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從投資價值看,即使考慮到短期面臨的盈利壓力,其長期價值也已凸顯。「釣魚要去有魚的魚塘,港股就是這個有大魚的魚塘,互聯網、創新藥及其他新經濟都是港股的特色成長賽道。」
建議投資者長線布局
當前,多位基金經理認為港股市場長期投資價值凸顯,并建議投資者做長線布局。
博時基金萬瓊表示,目前來看,港股市場呈現出非常明顯的低估值和投資性價比。港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顯著。不同的資產收益風險特征有差別,例如股票指數呈現高收益、高波動的特征,股票類的香港資產和A股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低一些。在做權益類的資產配置的時候,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寬一些,在全球范圍內選擇資產去做配置,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建議關注港股醫療保健行業和恒生科技。」萬瓊進一步表示,首先,醫療保健行業整體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業績處于低速增長的狀態。從三季報的數據情況來看,整個行業還是處于一個較好的基本面狀態。而政策層面上來看,醫保集采政策觸底,不會再殺醫藥行業的估值。醫保集采導致的價格大度下降是醫藥行業估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醫保集采政策超市場預期的風險已基本出清。隨著集采溫和,未來集采范圍超市場預期可能性較小。從集采價格來看,部分極端價格已有糾正的現象。
其次是恒生科技,萬瓊表示,整體來講最近兩年由于政策對行業影響特別大。在目前這個階段,主要影響的是海外宏觀流動性。「美聯儲11月的議息會議,我們也看到加息結果符合市場預期,后續加息節奏有可能放緩,貨幣政策也會逐步退坡。」
「從個人資產配置的角度講,我們要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去看市場的波動。只要板塊長期是景氣的、是新興向榮的,那么我們就可以考慮進行一些長期投資,做一些長線布局。」前述公募人士表示,如香港成長板塊長期景氣度高,雖然市場的短期波動依然存在,但是目前的估值位置非常有吸引力,主要影響因素也在邊際改善,在個人風險承受范圍內,是值得采取定投和逢低布局等方式來逐步參與的。后期可高度關注成長性確定性均較高的中小盤優質個股。基于穩增長政策落地和資金面的寬松環境,隨著全市場優質企業估值優勢逐步體現,仍維持后市結構性機會豐富的判斷,會相對看好穩增長(如基建、地產)、困境反轉(如物流、農業、必選消費)、高景氣延續(如半導體、軍工、新能源、信創)。
華泰柏瑞基金柳軍認為,投資者還是需要考慮到港股市場作為離岸市場,具有波動性較大的特征,而選擇定投的方式入場可以避免擇時困難和錯誤,加上目前港股市場處于歷史偏低位置,定投策略的收益風險比也會比較高,同時由于短期市場快速上漲之后會出現反復,在市場向下波動比較大的時候,可以考慮做一些智能定投作為輔助策略。
「投資者如果港股持倉比較重的話,可以考慮以時間換空間,急漲急跌可以適當做一定比例的價差交易。」柳軍補充道。
編輯/lydia